每月上百万人退出,相互宝还要继续买吗?

大家好,我是喵叔。

这两天,相互宝的最新一期分摊数据出来了,大病互助计划已经从1月份的5块多,涨到了7.56块。

一个月分摊两期,也就是15块/月,一年下来就是180块左右,随着退出的人越来越多,分摊费后续肯定还会持续上升。

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逻辑走下去…我觉得相互宝就不太划算了。

至少对年轻群体而言,是这样的。一年将近200元的费用,已经足够让年轻人去买短期重疾险了。

市面上短期重疾险,96年人买30万保额,保障时间1年,费用只要不到200元,平摊下来每个月的费用跟当前阶段的相互宝差不多。而且短期重疾险是由保险公司来承保,相比于互助计划而言,少了许多不确定性(保障不确定性,关停风险)。

这么看下来,对于年轻的朋友来说,比起参加互助计划,还真不如去买短期重疾险来的更划算。(虽然买相互宝不如买短期重疾险,但我最推荐的还是长期重疾险,因为短期健康险存在因身体情况发生变化导致不能续保等问题,万一最后什么都买不了,就太亏了。)

还有一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是,当分摊人数小于324万人的时候,互助计划是可以直接终止的。

目前10月份的分摊人数是7954.74万人,已经跌破了8000万。

我们从往期的数据也可以很明显看到,每个月都会有100万左右的人退出互助计划,照这样的趋势走下去,其实并不乐观。

当然,到底会不会关停,这个谁都无法预知。

至于到底要不要退出,关键还是得看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互助计划。

在我看来,互助计划的本身就是抱着做公益的性质,给自己买一份保障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现在来看一个月也要不了多少钱。实在纠结,觉得性价比不高的,其实退了也没事。

但不管最后选择退出还是继续分摊,我还是保持原来的观点:互助计划只能作为大病保障的补充,主要保障方面,还是得以社保和商业保险为主。

社保就不说了,能买都要买上,商业保险需要哪些呢?

先来看看我们买保险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对冲疾病或意外带来的经济损失。

而一般成年人会碰上的有:

1、大病风险:会带来高额的医疗费,还有容易被忽略的收入损失,如果因病再也无法工作或者降薪,现金流会大幅减少。

2、身故风险:作为家庭支柱,万一不幸出事,家庭丧失主要经济来源,是巨大的打击。

3、伤残风险:除治疗费外,还可能导致失业或职业降级,导致未来收入大大减少。

综合来看,成人基本保障要有“重疾险+百万医疗险+定期寿险+意外险”,通过这4个险种,极端风险都能保到。

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自己很年轻,不会得大病,但大病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自述人得了乳腺癌的治疗过程。

在治疗费用方面上,从“住院手术费用→化疗费用→靶向药→放疗→其它开支”,前后累计花了20多万。因为没买商业保险,所以扣除社保后,还得自费10万多。

不仅如此,出院后还得调养一段时间,期间收入基本为0,全靠自己的积蓄硬撑。虽然这些花费都能承担的起,但钱包肯定是缩水了一圈。

而如果她事先有给自己买上保险,那形式应该就会完全不同,

比如重疾险里面,以目前的网红产品的达尔文5号荣耀版为例,确诊乳腺癌的当下就能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买的是50万基本保额就赔50万。而且达到了癌症津贴的赔付条件,保险公司得再额外支付25万,合计75万的理赔款。

除去自费部分,她完全可以安心在家休息,把身体调养好之后再回到职场工作。

后来虽然她有意识到商业保险的重要性,但因为既往病史中有确诊过乳腺癌,所以根本买不了任何保险。

还是那句老话,因为我们不知道风险和意外哪时候会到来,所以对于任何人而言,商业保险都是越早买越好。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关注喵叔,让你的保险更保险!坚持原创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

同样的身体情况,你这买不了,他家正常买,是谁的问题?

大家好,我是喵叔。

时间过的飞快,有没有感到一丝不习惯?毕竟一大早就起床上班相比假期自由自在难受了不少。

当然,作为成年人,搞钱才是最要紧的,虽然喵叔说是休息了一周,但实际上除了1-3号参加朋友婚礼在外面,另外几天每天都抽出了一些时间看看书学习一下。在家看书有个好处,我在这边看书,轩轩也不会一直玩玩具,而是会凑过来看我在看的内容,顺势就让妈妈给他讲绘本,从小培养他的阅读习惯,我觉得挺重要的。

差不多9月开始,除去日常培训、学习,每天我有额外拿出2小时看书和学习,每天拟定固定清单,发现时间安排上会更加井井有条,也不会出现浪费太多时间的情况。自己看书

最近看了几本书《癌症·真相》、《价值》、《财富自由之路1》、《菜场经济学》、《财富传承工具与实务》等等,有些书有仔细阅读,有些书则是简单翻阅。以前买书都是一次性买十来本,然后发现看完要很长时间,感谢京东送的读书VIP,轻轨上可以看电子书,家里可以翻纸书,这样阅读效率一下子提升了不少。此外我觉得,相比电子书,纸书带来的阅读沉浸感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

说回保险。昨天晚上饭后,之前的老同学突然联系喵叔,告知自己娃的复查情况,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保险可以配置。因为之前娃出生的时候有一点小异常,其中有一条就是卵圆孔未闭,记得前几天喵叔就有写过一篇,常见儿童异常该如何买保险,卵圆孔未闭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新生儿异常,很多宝宝一般在一岁以前就会正常闭合,也不算什么“心脏病”,常规保险一般要求复查闭合以后就可以正常配置了。

这个宝宝的问题在于,6个月复查依旧提示卵圆孔未闭,这个时候,应该怎么买保险?

常规业务员如果根据正常流程,可能会要求,1岁以后,再去复查,如果闭合了,正常告知投保,目前暂时不建议投保。

老同学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思考:很多没有闭合的宝妈都是正常给娃买上了保险的。当然,从我的角度出发,第一反应肯定是,告知了不可能买的上。

对,前提是正常告知。

那如果是不告知呢?

其实就回到了买保险的首要原则:如实告知。

喵叔不说自己是如何解决的,不过可以分享三类从业者的操作方式。

业务员A:姐姐,宝宝的这个情况不用告知,医生都说了这个卵圆孔未闭很常见,也不是心脏病,孩子大点以后就可以恢复正常了,这种情况如果出险了,我们XX大公司肯定是正常赔的,毕竟我们是世界500强,卖的就是口碑,即使后面没闭合也没事,《保险法》就是用来保护你们弱势群体的,只要是超过2年的保单,按照“两年不可抗辩”原则,你们后续的理赔都是能赔尽赔的。

业务员B:姐姐,A说的不全对,临床医学和核保医学是两码事,医生说卵圆孔未闭没大碍,说的是当下无需治疗,但如果是买保险,当前没有闭合,可能是多种原因,直接告知了投保,目前我合作的保险公司都是不可能买的上的。买肯定我这边的保险公司和A的公司都能买,但赔就不一定了,如果是故意隐瞒病史,后续理赔肯定会遇到麻烦,如果一笔钱非要等到打官司才有机会拿到,家庭陷入困境的时候,你有这个精力去耗吗?所以我建议,最好等1岁后复查以后再行投保,虽然这段时间孩子是没有保障,但也比先买上后面被拒赔更好呀。

业务员C:姐姐,B说的有一定道理,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一下。当然我也能理解你当下想要给宝宝一份保障的心情,其实不妨折中一下,你可以按照一切正常先行投保,待到宝宝一岁以后再去复查,然后根据复查结果补充告知,一般来说如果一切正常,是可以正常通过的,这样孩子既能享受全程的保障,又不会说因为刻意隐瞒身体异常导致后期理赔出现纠纷。当然,这样操作也会有一点风险,极端情况下复查前出险可能导致拒赔,或者是复查一直有异常,依然买不了,只有解除合同,所以建议姐姐最好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再作打算。

喵叔想了下,目前比较常见的业务员解决思路是以上三种,各有各的观点和立场,我也不去评判对错,如果你是客户,你会怎么选择?如果你是业务员,你又会怎么选择?

最后点一下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一个客户的身体情况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很多时候同样的身体情况,有的人说自家可以买,有的说自家不能买,不完全是因为保险公司给不给承保,也一定不要用能否“买上”作为一个从业者是否专业的衡量指标,毕竟还有很多“场外因素”在里面。

差不多就这样,如果你或家人有一些保险上的问题,可以提前联系喵叔咨询。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关注喵叔,让你的保险更保险!坚持原创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

 

理赔案例丨投保8个月即出险,13月男童获赔100万

大家好,我是喵叔。

很大一部分人群,一般会在家里有娃出生以后,才萌生出买保险的想法,很多家长宁可自己“裸奔”,也要把自己孩子的保障做够。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个理赔案例,依然来自火了几年的妈咪保贝。

该起理赔案例有几个关键点:

一、孩子足月健康出生,父母均健康无遗传病史,232天被保人发病入园治疗;

二、罹患“神经母细胞瘤”,获少儿特疾双倍赔付,合计100万;

三、投保时带有重疾二次保障,理赔后豁免后续保费,带有第二次重疾保障终身。

下面是理赔实录:

投保

2020年6月21日,家住山东的高女士为自己0岁儿子钰钰(化名)购买了复星联合“妈咪保贝”少儿重大疾病保险,基本保额50万元,保至终身,缴费期30年;同时选购少儿特定疾病和罕见病责任、第2次重疾保险金责任,附加投保人豁免责任,总计年缴保费2680.1元。

出险

2021年2月17日,高女士一家返回老家过年,钰钰出现了发烧,在村卫生医疗室治疗,发热症状无减轻。

2月20日,高女士带孩子去儿童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喉炎、轮状病毒性肠炎,医生建议去上级医院仔细检查。

3月1日,高女士带钰钰到山东省肿瘤医院做更深入检查:

患者因腹泻3天,查体发现腹膜后占位1天入院

3月5日术后病理:神经母细胞瘤

出院诊断:腹膜后分化差型神经母细胞瘤(Ⅳ期)、化疗后骨髓抑制。

理赔

钰钰出院以后,秦女士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理赔申请。根据妈咪保贝少儿重疾险合同约定,钰钰符合保险条款中少儿特定疾病“3)神经母细胞瘤”的理赔条件,享受基本保额双倍赔付,即50万元*2=100万元,由复星联合一次性给付。

同时,保险公司还豁免自本次出险日后的所有应缴保费合计77722.9元。由于秦女士投保时还附加了第2次重疾责任,钰钰将继续享有50万元的第2次重疾保障至终身。

希望这100万元理赔款能缓解钰钰治疗费用的燃眉之急,祝愿钰钰早日康复!

理赔启示

神经母细胞瘤来源于胚胎的神经细胞肿瘤,几乎只发生于儿童,是儿童常见肿瘤之一,其表现非常多样,不同部位、不同癌细胞特征引起的症状都有差别。该疾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染色体突变有关,也有研究表明,神经母细胞瘤与母体接触某些药物、缺乏叶酸、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孩子承载了父母太多的期望,所以往往会把大量的关怀给到子女。做父母的,在孩子出生以后,除了日常体贴入微的照顾,也一定建议提早给孩子给基础保障配置齐全,毕竟小朋友年龄小,一方面保费便宜,另一方面,身体异常情况更少,更容易买上保险。如果不清楚该如何给孩子配置保障的便宜,建议提早联系喵叔咨询了解。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关注喵叔,让你的保险更保险!坚持原创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

每一次爆仓背后,都是一次惨痛的理财教训

大家好,我是喵叔。

最近雪球上有篇文章很火,说的是一位有14年投资经验的球友,在恒大创造了3年5倍、格力2年8倍的战绩,却是在这一轮下跌中,因为上杠杆而爆仓,最后选择了离场。

说实话,看完后感触挺深的。怎么说呢,本以为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没想到2021年更难……像是之前公认非常优秀的地产、家电、保险、消费、医药等行业均出现了调整。眼看距离今年结束还有3个多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谁都无法预测。

对此我的看法也很简单,适当降低部分收益预期准没错。

其实投资理财领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如果你将时间拉长来看会发现,不管是买股票、买基金,最后的收益都是落在10%-20%附近。

就比如股神巴菲特,自统计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就23%左右,剔除掉保险浮存金后,也就是15%差不多了。

对于长期坚持做指数基金定投的人来说,年化收益率10%还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但这里也要给一些散户朋友提个醒,如果在投资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就盲目跟投,这其实跟找死没什么区别,你凭运气赚来的钱,最后也会凭实力亏损

普通人比不过机构,比不过深耕股市多年的大牛,所以只能合理的分散配置,建立一个多元化组合,让你的资产相互合作,达到长期赚钱的目的。

把不确定赚来的钱,变成确定资产,巩固果实才是对于散户而言优先级最高的一件事

把赚来的收益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最终踏实地落入口袋,一般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配置方法,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该象限图建议:

1、把10%的钱用来当做流动性的短期消费,也就是日常开销,像这种钱就是放在银行活期、余额宝、理财通等等;

2、把20%的钱拿来买些基础保障作为兜底,基础保险就是国家强制购买的五险,商业保险是自行购买的,作为基础保险的补充,比如重疾险;

3、把30%的钱拿来买生钱的钱,比如股票、基金;

4、把40%的钱,拿来买低风险保本升值的钱,比如债券、信托、年金险等等。

当然,实践中每个人的投资风险偏好不同,比例分配会有差异,这个表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其中像是股票、基金、房产这几类,我或多或少都和大家聊过,唯独保险这一块,没怎么说。实在是因为一块水太深了,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多,医学、金融和法学,研究起来也确实挺费劲的。

不过这段时间经常有人问到“年金险”的问题,比如年金是否需要配置、4.025%年金是否值得配置、在银行买年金靠不靠谱等等。

这让我蛮意外的,本来以为年金这一块没人感兴趣,没想到问的人还挺多。

既然如此,趁着有时间来和大家讲讲年金。

年金,顾名思义就是“每年领取现金”。投保人一次性或者分几年交给保险公司一笔钱,然后选择在未来某个时间,每月或者每年固定领一笔钱。

年金险的安全性肯定是有保障的,不管在哪个地方买,我们最终都是和保险公司签的合同,受到《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

哪怕保险公司破产,国家也会接下所有的保单,继续履行义务。

对于年金险我的看法也很简单,它是未来作为固收类资产的一个不错投资选择

先来说说收益方面,市面上不错的年金产品,长期年化收益一般都能达到3.5%左右。

看到这很多朋友会觉得,和目前国内的大额存单利率(3%~3.8%)和银行存款(2%~4%)对比,年金的收益优势不大。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到年金险的两大优势了。

1、“锁定利率”

当我们选中一款年金险后,只要选定好交费金额与年限,保单每一年的现金价值,都会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变。

不管之后利率变化如何,至少我们放在年金险里面的钱是确定的。

相当于提前占了一个利率的黄金坑位,懂的人都懂,就不多说了。

2、每年复利递增

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单利不同,年金险的3.5%是复利,如果将时间拉长来看,你就会发现非常给力了:

3.5%复利20年,折算成单利是4.95%;复利30年,折算成单利是6.02%;复利个40年,折算成单利就是7.4%;复利时间越长,收益会越高,一个字,香。

所以,年金险作为固收类资产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也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假设你每年还能拿闲钱出来(最好不低于1万),买入一份收益上等水平的的年金,也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当大家都在想着如何飞得高时,你要思考的是如何飞得稳、飞得久、飞得远。合理化配置自己的资产,进攻与防守均衡,每天都能淡定持有跌的资产。

记住,只要我们在这个市场上不死,总有一天会赚到钱。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关注喵叔,让你的保险更保险!坚持原创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

部分女性群体,这件事也请你们重视

大家好,我是喵叔。

中秋节刚过去,今天是上班的第一天,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心情,当然,炒股的朋友可能需要多保重。

今年的中秋节不知道大家过得咋样,喵叔倒是带着轩轩去乡下看了他的“男孩子祖祖”(爷爷的爸爸),然后抓了鸭子钓了鱼摘了橘子,最让他开心的应该是穿上雨靴去踩泥巴了。貌似小孩子天生的对于水坑、泥坑、沙堆没有什么抵抗力,回想起我自己小时候好像也很喜欢玩这些东西。

又算是过去了一个节日,掰起指头数数,今年好像就剩一个国庆节了,不太平的一年,也在快速离开我们。

休假期间,正好有几个伙伴讨论到理赔这一块,说实话,虽然喵叔做保险时间不算太长,但成交的客户也有好几百,不过基本上没有人出险。团队有2个小伙伴,虽说从业时间只有5-7年,他们的成交客户数也比我少,不过他们的各种理赔却非常多,基本上隔三差五都有听到他们有客户出险了,其中更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出险的疾病也以癌症为主。

与之对应的是,喵叔这些年接待的咨询客户中,大多数都是女性。从之前的一个统计来看,差不多女性客户占据了70%。虽说女性居多,但很多朋友首先来问的,并不是给自己配置,而是想着如何给娃买保险,如何给老公买保险,对于自己的保障,则是直接忽略。

问到为啥她们不考虑自己的保障的时候,往往是回答说:“我买了份医疗险就够了”、“我是家庭主妇,暂时就不买了”、“我收入不是特别多,就不浪费钱了”。

说真的,这部分女同胞们真没必要这么卑微。家庭主妇好歹也算一种职业,你说你每天辛辛苦苦照顾家庭的吃穿住行,对家庭仅仅是没有直观的收入,但一定不要忽略自己的隐形付出。

而且,家庭作为一个整体,风险也不会只偏爱顶梁柱,是个人就会生病,给家人安排得明明白白,到头来自己先倒下了怎么办,不也一样拖累整个家庭?

再说了,按照近几年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来看,女性的出险几率其实是高于男性的:

  • 太保:男女重疾出险率47:53;
  • 平安:男女重疾出险率42:58;
  • 太平:男女重疾出险率38:62.

是否需要投保,关键就看你因病或因意外倒下后,对于家庭造成的冲击够不够大。很多案例都是一个家庭主妇倒下,花光一个家庭积蓄。所以,如果这部分女性朋友们最终考虑给自己配置保障,喵叔建议可以从这个思路进行配置:

首先,考虑配置上基本的社保,这是最基础的福利保障,也是每个人都必须的。

作为家庭主妇,可以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参加职工社保,也可以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保,前往户籍所在地社保局办理即可。交职工社保,福利待遇更好一些,而城乡居民社保,保费更便宜,具体选哪一个,看自己需求即可。

其次,考虑买上商业保险进行搭配。常规四种基础保障险种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建议都要配齐,定期寿险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具体保障项目。

毕竟光有医保,是远远不够的。

难道XX筹上面的人都没有买医保吗?

对于大病治疗越来越常见的进口药、特效药等各种自费项目,医保都是报不了的,医疗险则可以用于补充,报销这部分支出。常规百万医疗险,发生疾病或者意外住院治疗,扣除社保报销额及免赔额以后,剩余必要且合理的住院、药费、手术费等各种费用,保险公司基本都可报销。

黄金年龄阶段保费也非常友好,一般两三百一年,年度最大报销额度可以达到几百万。当然,这类产品除了治疗阶段的医疗费用报销以外,其他的就管不了了。

这个时候需要一份重疾险。重疾险在这里就起到补充治疗阶段家庭收入损失补偿以及承担后续的康复费用。毕竟罹患重疾,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一份重疾险,达到理赔标准,可以一次性得到一笔钱。

相比医疗险,重疾险的选择上面,会更加复杂一点,这里就说保额和保障期限两个方面。

买重疾就是买保额,保额建议不低于这期间家庭刚性支出、后续康复费治疗费之和,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建议50万起步。

对于保障期限而言,一般来说预算内建议选择终身,如果实在预算有限,可以选择定期,但最好不要低于70岁。

至于意外险,喵叔说的也不少。这类险种保障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小到跌打损伤、猫爪狗咬,大到交通事故、台风地震。目前在这一块各家公司竞争激烈,作为一类“获客型产品”,其保费也压的非常低,两三百块钱就能买到百万保额,和百万医疗类似,属于人手一份的产品。

至于定期寿险,前面也有说到,这类产品属于顶梁柱必备险种,作为家庭主妇,如果没有显性收入、家庭预算吃紧,可以暂不选择,后续有相应预算以后,再行补充。

很多中国的传统女性,在婚后有娃的很长一段时间,会选择全职照顾家庭,对于家庭其实有着很大很多的贡献,却往往不被旁人所理解,其实这类人群,理应受到更多的关照。

部分男同胞们,在给自己和孩子配置保险的时候,也花点精力想想自己身边的默默付出的女性,是不是也应配置一份合理的保障?部分女性朋友们,在照顾家庭成员起居的同时,也多替自己想想。如果大家在选择过程中,有很多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配置,可以提前联系喵叔进行沟通了解。

毕竟保险作为一项风险投资,一买就是几十年,千万别闷头买。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关注喵叔,让你的保险更保险!坚持原创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

恒大财富暴雷,理财的路上真是处处踩坑,如何躲过?

大家好,我是喵叔。

最近这段时间,要说最难过的集团,应该是恒大了,他家基本上这几个月都处在风口浪尖上,从前段时间的商兑延迟到工程停工,到这两天沸沸扬扬的恒大财富“暴雷”,以及传言中的“恒大即将破产”,可以看出恒大确实目前处境非常艰难。

这几天也有不少朋友在问喵叔:恒大财富暴雷,恒大的保险能买吗;这种大型企业的理财都暴雷,市场上有靠谱的理财工具吗?喵叔翻了翻自己买的产品,emm还好没有涉及,今天不妨借着这个机会,一起来讲讲这几件事情。

这篇文章的最后结论应该不是“最适合买的只有保险”。

恒大财富“暴雷”

喵叔自己买理财的时间不短,但第一次接触恒大财富这类产品还是最近几年,家里表妹自己在某头部房企上班,买了自家推出的理财产品,形式就和恒大的比较类似,当时差不多有8-10个点,兑付也比较稳定,而且会定期公布数据。

看到这样的产品,我第一时间肯定是拒绝的,当然因为她自己在里面上班,肯定比我清楚自家情况,加上兑付稳定,我也不好发表意见。

再说回恒大财富这次的暴雷,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房地产商大量融资,结果遇到了国家“房住不炒”政策的高举高打,前期盘子大了,现金流出现问题,没法按期兑付原来约定的本息,然后就“暴雷”。

关键比较扯的是什么,前期一直传出暴雷传言,一方面是许老板在宣称“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恒大财富的投资者不能一无所有”,要求兑付过程一定公平公正,不搞特殊化;另一方面则是各种内部爆料许老板妻子、恒大财富董事长及其父等一众恒大高管,均已提前完成兑付。

扯不扯?扯,但更扯的是,与普通P2P暴雷不一样的是,此次暴雷的主力,是恒大自家员工。

所以,现在会有大量内部爆料各种散发,如果恒大无法兑付,不但员工自己损失惨重,之前联系客户销售的“员工福利”可能还会让一大波客户上门围堵。

今天我去表妹公司的理财公众号看的时候,该公众号所有历史文章已删除,之前的商城已改成专员二维码的单一页面。

恒大人寿受影响吗?

作为一个保险业务员,喵叔不说恒大足球不说恒大汽车,但肯定得说一下恒大人寿,这个公司还行不行?

emm其实这个道理相信关注很久的朋友都有答案,那就是没问题,无论他恒大财富是现金分期兑付,还是就还不上钱了,都不会影响你手上已经买入的保单。

如果买了他家保险,安心继续交费;如果正打算买,也不用担心,直接买就行,不用太多顾虑。

理由很简单。首先,这两家公司均属恒大集团体系内,但彼此相互独立经营,而恒大人寿属于一家银保监备案、受银保监监管的公司,所有资金使用必须严格遵守银保监规定。《保险法》也会对保险公司的运营、监管、兜底嗯提供全方位的明确规定,每一份寿险保单,都是有国家力量在支持的。

还有一点,恒大人寿其实是一家合资公司,恒大集团持股50%,重庆财信集团和新加坡大东方人寿各自持股25%。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假设当爹的恒大集团陷入资金困境,如果为了救“亲儿子”还债,那其可以通过把“干儿子”恒大人寿“卖掉”,然后来填补自家的缺口,如果直接让干儿子给自己“输血”,则会被银保监严厉处罚。

假设“干儿子”被卖掉了,“干儿子”是不是就受影响了呢,并不,想接盘当爹的人排着队呢。不相信的朋友看看友邦这几年的发展,有兴趣的还可以再去了解一下“外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当年的故事。

有哪些靠谱的理财手段

说到“理财”,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余额宝”,毕竟当年余额宝的高光时刻,规模可是达到了1.69万亿,这个记录,目前也没谁能打破。

当然,现在的余额宝早已不复往日荣光,规模大减的同时,收益也大减。

目前来说,非要说“靠谱”的理财手段,抛开收益不提,差不多有下面这几种:

国债

安全性来说,国债毕竟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自然没的说,也属于保本理财;收益上来说,国债目前会高于余额宝,短期在两三个点左右,也算不错。

短债基金

短债基金属于债券基金的一种,其安全性和流动性都还不错,收益率整体不错,一般可以在3%以上,高的可以到4%以上。

银行理财

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谷期以后,银行理财的规模和收益上都略有回升,目前不少银行理财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都能达到3.8%以上,少数银行甚至可以达到5%以上,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资金去处。

基金定投

过去这一两年,股票型基金成为市场的宠儿,各种神人层出不穷,因为其赚钱效应远超其他理财手段。不过随着今年年初的一波下跌,也有不少投资者认识到了这类产品的风险,相比上面几种产品来看,股票型基金投资相对风险较大,波动幅度也更大。

对于小白来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给自己减压,一是选择指数型基金投资,分享国家发展的红利,二是长期定投,可以一定程度降低风险,并获得还算不错的收益。

保险

相比以上几种手段,保险的优势在于其安全性、稳定性、收益性均处在前列,而这正好适合用来作为家庭的底层资产。

作为一份超长期的投资,时间可以穿越多个不同的经济周期,既有高利率时期,又有低利率时期,其收益可能没法超过大牛市,但它也能让你在低收益环境里有一份稳定的确定的收益,这样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也是其他品种很难做到的,也算是保险的独特优势。

作为一名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者,一定要牢记风险,首先确保本金安全,毕竟现在依然有很多年化收益率10%、15%甚至25%的“保本理财”,我们也一定要擦亮双眼,避开那一个个隐藏的大坑。

以上所有理财手段,喵叔都有使用,各有优劣,谈不上绝对的最好或者最差,根据自身情况组合搭配,才是最佳选项,具体如何搭配,可以私聊喵叔详细了解。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关注喵叔,让你的保险更保险!坚持原创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

冷静点,不必神话CAR-T,它并不是“万能神药”!

大家好,我是喵叔。

前几天趁着第二款CAR-T获批以及首例病人出院的热点,写了个CAR-T的简单介绍,其中也有提到目前在售的百万医疗产品里面,就阿基伦赛所属复星凯特的兄弟公司复星联合旗下超越保2020的特药清单支持该项疗法。

可喜的是,不到一周,便有两家公司宣布旗下产品将这项手段纳入保障范围。一家是改名后不断发力的京东安联,旗下臻爱和京彩一生系列以及高端医疗均可保障;另一家则是众安保险,旗下网红产品尊享e生系列多款产品也可保障。

关于这个“120万一针”的“抗癌神药”,很多人也在说,很多人也在吹,甚至很多人直接就说什么“癌症被攻克”,也有人可能连CAR-T是什么都没搞懂,就为了卖产品,把它当成是啥都能治的“万能神药”。

所以今天,喵叔来泼泼冷水,大家冷静点,真的别把它当成了万能药,更别将此拿来当做销售误导的素材。

CAR-T治疗范围

首先我们要明白,从临床试验来看,CAR-T疗法目前仅对部分难治的血液和淋巴细胞癌症比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不错。比如前面这个上海的陈阿姨,罹患的就是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

结果就被很多人误解成了万能神药。那么其对于实体瘤有效吗?确实有个别控制肿瘤的案例,不过整体来看是让人失望的,之前《科学转化医学》有过一篇论文,公布了CAR-T在神经胶质瘤里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也是针对实体瘤的最早临床试验之一,结果是10位患者无一缓解。另一位专攻肿瘤免疫疗法的美国专家也承认,对实体瘤使用CAR-T疗法实在是效果不佳

既然对实体瘤效果不佳,我们不妨看看相关的数据。2020年的我国恶性肿瘤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457万例,前十大新发癌症病例数占比约为78%,均为实体瘤。同时,去年我国白血病的死亡人数,约仅占恶性肿瘤的2%,淋巴瘤则更低。想要把适应范围极窄的治疗手段宣传成“广谱抗癌神药”,一定要慎重。

作为患者,也一定要理性看待,想要使用该项疗法,也得先咨询医生,看自己是否符合,没必要为了盲目追求最新疗法而忽略自身实际情况。

CAR-T的副作用咋样

都在说这个疗法效果怎么怎么神奇,多么多么厉害,但其实很多人都忽视了这种疗法的毒副作用。

其实CAR-T不但有副作用,而且是属于副作用风险比较高的那种,它的副作用可能和疗效一样明显。它的副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细胞因子风暴”,主要反应就是肌肉疼痛、发热疲劳等,严重一点就是出现肺水肿、低血压、器官衰竭等问题,最开始尝试该疗法的患者有些就因此死亡,不过现在已经有较好的控制方法,并不致命。

二是神经毒性,主要反应就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震颤、认知障碍等问题神经症状,多数并不致命,不过也有个别患者非常严重,曾经也有过患者死亡的情况。

三是B细胞缺失,作用原理比较复杂,简单来说结果就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缺失B细胞,无法产生抗体,需要终身定期输入免疫球蛋白,以防感染。

写在最后

最近有些人吹这个CAR-T,有点像当年吹“质子重离子”一样,也导致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卖点,得了癌症去那个医院一治疗就能马上康复,实际上最后沦为了大路货。

其实CAR-T我们也没必要去大肆宣扬,这种手段未来不出意外也会被普遍性地纳入百万医疗范围,而且其作用范围本就少之又少。

我们应该感谢新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也让无数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但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这类治疗手段,因为其作用范围本就少之又少,本就没太大必要去为它做大肆宣扬。不出意外,过不了多久,这种手段将可以普遍性地纳入百万医疗的保障范围,也没有必要因为是否囊括该手段作为选择一款产品的“金标准”。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关注喵叔,让你的保险更保险!坚持原创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

离婚率走高的当下,婚姻资产纠纷应该怎么破?

大家好,我是喵叔。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1.7亿90后的已婚者中离婚率近35%,中国人越来越爱用离婚来解决婚姻里遇到的问题。

同样的,近期热播的《乔家的儿女》中的几个子女的婚姻更像是鲜血淋漓的车祸现场,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离婚经历的财产纠纷、产权诉讼等,要远比影视剧中的桥段更加真实和残酷,不仅精神受折磨,更重要的是财产也会受到极大的损失。

资产隔离的必要性

先来看看《民法典》与《婚姻法》中关于夫妻财产的描述:

从法律对于婚姻财产的描述,不乏一些对于婚后的收益归夫妻间共同财产的界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但是一旦婚姻关系破裂,双方及有可能因财产界定问题对薄公堂,像因世纪大婚轰动亚洲的“双宋”cp宋慧乔与宋仲基,也曾找财产律师打离婚官司。

当婚变的概率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资产隔离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强。

就常见的婚姻资产隔离方式婚前协议、设置信托来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婚前协议总显得不近人情,容易让人心生芥蒂,且需双方签字公正,签署难度大;而信托设置不仅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难懂,个性化也很强,容易导致法院与当事人对相关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存在不同理解从而造成额外风险,这就让具有法定资产隔离功能的增额终身寿险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如何实现婚姻资产隔离

以市场上热销一款产品利多多增额终身寿为例,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实现婚姻资产隔离的。

增额终身寿险中投保人、被保人和受益人三方是完全不同的法律主体,通过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资产的转移和传承,从而实现财富的指定流转,达到婚姻资产隔离的目的。

以利多多为例,可设计父母可以作为投保人,出资给子女购买利多多保单。因利多多属于增额终身寿,保单的控制权在投保人手中,退保,减保等权利都归投保人支配,属于投保人的资产,和子女被保人无关,即无论后期子女的婚姻存续关系是否发生变化,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能有效控制财富的重大损失;避免了天价彩礼或者嫁妆等,在婚姻破裂时一分为二。

婚姻资产隔离案例解析

我们以下面这个例子来看看这类产品如何实现婚姻资产隔离。

都知道福建嫁女嫁妆丰厚,但是巨额嫁妆不翼而飞、一分为二的一些新闻也让同为福建人的小美父母发愁,最终在女儿小美结婚前夕,父母决定将准备的200万嫁妆用于入手增额终身寿险,将女儿设为被保人,自己做女儿资产的守门员。

资产隔离

首先,增额终身寿的保单具有私密性,这份保单属于小美父母的财产,从隐私保护来说,该保单小美的配偶不具备知晓与查询的权利;

其次,该保单属于小美父母资产,小美配偶无权支配使用保单的现金价值,是独立于夫妻共同财产之外的资产;

最后,若小美与配偶婚姻关系破裂,导致离婚,这份200万嫁妆的保单不仅避免了巨额彩礼一分为二这种情况,而且保单的现价经过复利得到了增长、还实现了资产增值。届时,父母还能将投保人变更为小美,让其自主支配这笔钱,开始新的生活。

债务隔离

若小美婚姻生活中碰到债务问题时,投保人是父母,保单的财产性权益属于父母,那么这份保单可不用于偿还小美配偶的债务,甚至是小美本人的债务。

定向传承

利多多可指定受益人,在小美父母年老时,可指定受益人为小美的儿女,实现财富指定传承,避免财富被瓜分的情况出现。

此外,利多多减保灵活,若女儿在婚后生活中需要用钱,父母可以通过申请减保取现的方式来实现,操作方便。

这类产品的其他功能

一、兼顾安全、稳定、收益性

安全性、稳定性是增额终身寿一直以来受宠的重要原因;目前市售较优增额终身寿内部收益率都接近3.5%;安全、稳定为逐年递增的现价护航,是一众追求高收益人群的首选。

二、保单灵活,功能强大

增额终身寿除了安全、稳定、收益高,同时也不忘突出灵活性,大多数产品的保单可加保、减保、保单贷款,应有尽有,完美应对一生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部分产品还支持隔代投保,满足高净值人群资产保全、债务隔离、财产直传的需求。

写在最后

老话说“尽人事听天命”,白头偕老是每个人的美好希冀,但现实并不总如人愿。所以,既然“感情”的问题不可控制,那就做好自己的财富规划。即使天不随人愿,也要有应对自如的底气。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关注喵叔,让你的保险更保险!坚持原创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

“顶级奢侈品”,120万一针的特效药,这些保险可以赔!

大家好,我是喵叔。

最近几天,医学界和保险业都在传着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名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陈阿姨于8月26日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出院,也成为了我国首位接受“CAR-T”治疗后被评估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

仅靠“打针”就能杀死癌细胞,也成为了今年我国癌症治疗的最大突破,CAR-T疗法也再次让人为之沸腾。

其实这还不是CAR-T首次引起热议,毕竟早在6月,首款CAR-T获批上市的时候,便引起了一阵轰动,其高达120万一针的天价就让无数人望而却步,如果加上各种配套治疗费用,总支出可能将接近200万。

这款号称“顶级奢侈品”的神药,是否对得起它高昂的身价,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

CAR-T是何物?

CAR-T全称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癌症治疗法之一,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从癌症患者身上分离出免疫T细胞,然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加强T细胞的作用,然后让其既能识别癌细胞,又能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原,让其能精准杀癌,然后将这些T细胞体外培养,一个患者培养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个CAR-T细胞,然后重新把这些细胞输入病人体内,精准消灭掉癌细胞。

还有一点,这样的消灭是全身性的,一旦有效,便是终身性的。

早在2012年4月,便有一名叫做Emily的7岁小女孩接受了该项治疗,目前已经无癌生存超过了9年。

近期冲上热搜的陈阿姨,也是这一疗法的又一受益者。

为什么这么贵

CAR-T疗法虽说效果比较不错,但是其高昂的定价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其实这种产品的定价是根据疗效、成本、价值等多因素综合决定的,了解了它的定价逻辑,你应该能明白它为何这么贵。

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CAR-T疗法产品就两款,一款是6月上市的复星凯特阿基伦赛注射液,另一款则是9月3日获批的药明巨诺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前者120万元一袋,后者预计定价也将达到百万。

根据复星医药的披露,截止到2021年5月,其现阶段针对该项产品的累计研发投入就超过了6.75亿元。而之前在美国上市的价格都不算便宜:2017年上市的Kymriah价格47.5万美元,2017年上市的Yescarta价格37.3万美元,2020年的Tecatus价格37.3万美元······

这样看来,Yescarta的“中国版”阿基伦赛(奕凯达)售价120万人民币并不算昂贵。

研发投入高是一方面,其治疗手段的“个性化定制”、临床操作非常复杂,也都导致了其定价非常昂贵。

还有一点,这类药物的适应范围非常窄,大多都是血液肿瘤,对于实体肿瘤比如肝癌、肺癌则没啥效果,所以决定了其市场非常窄,没法成为一种通用性的普遍抗癌药物,购买的时候自然价格就比较贵了。

保险能赔吗?

CAR-T疗法毕竟天价,除非家里有矿,否则普通家庭很难承担。那么没矿的家庭可以通过保险进行风险的转移吗?

能,但只有极少数。

这种疗法一般涉及到各类医疗险。首先是百万医疗险,这类疗法属于“细胞免疫疗法”,首先确认该款产品是否进行赔付。有的产品会在免责条款出明确不赔“”细胞免疫疗法“,比如T康的这款保证续保20年的产品,便有明确说明不予赔付。

如果条款明确了保障细胞免疫治疗,同时医院又开得出这款药,可以支持赔付;如果涉及到院外购药,则需要看这款产品的特药清单里是否包含该项目。

目前来看,市售百万医疗产品里,只有同为复星旗下的复星联合出品的百万医疗险“超越保2020”将该药纳入了保障,此外还有部分特药险比如复星联合药神1号、平安健康i药保也有单独保障。

至于中端医疗产品序列,主流产品中,复联乐健一生明确不赔外购药,欣享人生支持指定药房购药。而高端医疗产品,一般没啥限制,赔付也比较宽松,常规都可进行保障,不过其价格相对较为昂贵,适合有条件的家庭选择。

当然,说了这么多,喵叔觉得,我们真该感谢科学,让人类与癌症的较量上收复了不少失地,我也非常期待能看到未来人类彻底战胜癌症的那一天。

除了战胜癌症,其实我们更应该在一开始就注意预防,饮食上保证均衡饮食,作息上更有规律,日常多加锻炼增强体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只有我们善待自己的身体,身体才能善待我们。

顺便说一句,一款产品能否赔付CAR-T相关疗法,并不能用来作为衡量一款产品优劣的唯一标准,永远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有取舍的选择,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的朋友,建议提前联系喵叔沟通。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关注喵叔,让你的保险更保险!坚持原创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

扯淡的艺术,裸险、半险、全险你买了啥,谁更适合?

大家好,我是喵叔。

今天聊个有意思的话题。前不久,有个宝妈拿了份保险过来咨询喵叔,叫什么XX福,据说这是一款“全险”产品,得病能赔,住院能赔,意外能赔,身故也能赔,反正想得到的地方,都给保了。

宝妈觉得这个产品确实保障很全面非常不错,当然保费也不便宜,轻松过万。业务员还给她说,这种产品叫“全险”,市场稀有,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的,大多数公司的产品都是“裸险”或者“半险”,都是缺斤少两的,到时候理赔,就是“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坑死人不偿命。

那么,何谓“裸险”、“半险”、“全险”,全险是不是就真的最好最值得买吗?

今天我们抽点时间,来聊聊这“扯淡的艺术”,“裸半全”到底有何区别,是不是全险就真的最优。

“裸半全”到底是啥?

平时我们买保险常常遇到的销售话术,一定会有人说到“裸半全”,这类话术,说到底,就是扯淡,无非是给自己的“捆绑销售”找个幌子。

那么,常说的裸半全是怎么分的呢?

我们常说的裸险,就是相当于只单独买了个寿险、单独买了个重疾险、单独买了个意外险、单独买了个医疗险。

那如果是两个产品组合呢,就有了半险的概念,比如XX福,主险是终身寿险,重疾险作为附加险种,二合一就成了半险。

如果我把这个组合再放大,再加上意外险、住院险、两全险等等,大全套就出来了。拿市面上比较火的XX福系列举例,喵叔做了个计划书,当然,常规业务员不会做得这么全:

看到没,30岁男性30年缴费,附加完了以后每年保费4w+,这个方案里面,主险就一个,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一年保费一万块出头,其实并不算特别高,附加了长期意外、特定疾病、定期寿险、两全险、豁免责任以后,保费才贵了起来。还有一点,这个方案并没有医疗相关的保障。

线下很多业务员就喜欢这样进行组合推销,原因很简单,全家桶客单价高,保障也特别全。那么这种大全套的保障,啥都给包了,不是挺省心的嘛?

其实呢,这种大全套利用的正是你这样的又想全面又怕麻烦的心理。不妨看看上面这个方案里面,你有没有想过,所有的产品都是你想要的吗,他们的保障真的就好吗,他们真的就值这个价格吗?

拿个最简单的“定期寿险”来说,30岁男性100万保30年,价格4000块,常规产品多少呢,不过一千块出头,这样算下来30年,能省多少钱呢?

要不多“裸”一点?

如果抛开一步到位的“全险”,我们换一种思路,选择各类相对最优的“裸险”组合搭配,有没有想过能节约多少钱?

其实很多人买了保险,根本不知道保的什么,起什么作用,具体买了哪些产品,大多比较茫然,这类人买保险,无非是买了个心理安慰,等到回头拒赔,才吐槽保险都是骗人的。

为了防止大家被大全套迷惑,我们不妨再来复习一下常规险种的分类和保障情况:

喵叔的话

外界对保险业一直有一种误解,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会拿来自嘲,那就是“这也不赔那也不赔”,但其实,大多数是因为自己根本不清楚买的这份保险到底管的什么,并不是说买了保险就啥都能赔,到了理赔的时候才发现这也不赔那也不赔,难免会产生误解。

其实说了再多,无论什么裸半全,其实无非是上面那些险种的组合搭配,故事讲的再动听,概念搞的再新奇,没有好的产品做支撑,也难以为继。

我们买保险,寻求一个保障齐全,这样的出发点其实没有一点毛病,但常规的大全套,大多价格贵保障却一般,表面上看去比较到位,实际上背后的保障却欠缺比较厉害。

最后,喵叔想说的是,我们想要一个保障齐全的方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组合搭配多种产品,合理的搭配往往比直接上大全套更加合适,才能更好地解决自己的真实需求。如果不清楚该怎么搭配的,不妨提前添加喵叔微信,进一步咨询了解。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关注喵叔,让你的保险更保险!坚持原创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