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嘉乐保(前行无忧)的坑有这几点

渤海人寿嘉乐保(前行无忧)的坑有这几点

嘉乐保全称是“渤海人寿前行无忧终身重大疾病保险”,隶属于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疾险产品序列,上线时间7月18日,上线前后已有大量所谓大V竞相“测评”,嘉乐保的具体测评这里不再赘述。

基本形态

渤海人寿嘉乐保(前行无忧)的坑有这几点

渤海嘉乐保的保障分为两部分,必选保障包含重、中、轻症保障和身故、全残保障,含被保人保费豁免;附加保障为癌症二次赔付:首次癌症理赔3年后,只要处于癌症状态,即可获得赔偿(若首次罹患为其它重疾,则间隔期为180天,罹患癌症并理赔后,保障终止)。

产品亮点

重疾:60岁前出险,按1.5倍保额赔付。

中症3次赔付,保额递增。

防坑指南

轻微疾病中缺少较小面积3度烧伤10%-15%的保障,只在中症疾病有15%及以上的烧伤保障,虽然保额增加了,但是理赔条件更苛。

相比于其它重疾险,嘉乐保把系统性红斑狼疮放在了中症里面,这样是不是可以多赔付一些呢?并不是。因为嘉乐保把它的理赔标准也提高了。

微创颅脑手术和其它几种病种多赔一。

极易关联的其它几个高发轻症没有分开定义: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

保障期限只能选择保障终身,同类竞品很多有70岁、80岁选项,选择权更多。

捆绑身故返保费或现价较高者以及返保额,身故返保额,虽然增加了寿险功能,但整体拉高了件均保费,预算不足的家庭只能望而却步。

险坑点评

嘉乐保上线后自媒体一阵吹,喵叔建议大家自己还是要有清醒的头脑,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对于那种想购买带寿险责任、癌症二次保障、保终身的朋友来说,产品整体看来性价比不错,但是其他条件来看,嘉乐保不算太优秀。

PS一句,这款产品支持人工核保和智能核保,人核我得给他一个差评,对于体况客户,连医疗险都能承保的体况,在他这里可能会拒保(真实案例)!

永远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每日排坑,要么劝退,要么买对!

ID:险坑

喵叔带你一文看懂定期寿险

有这样一类保险,被精算师称为“最具保险温度的产品”,懂的人都在买,不懂的人死活都不愿意买,毕竟保障内容很多人不愿去提起——“保死不保生”,那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定期寿险。
在前面总结了意外、重疾、医疗以后,今天再来说说定期寿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什么是定期寿险
2.为什么要购买定期寿险
3.定期寿险选购思路
4.定期寿险的常见问题

一、什么是定期寿险

寿险即是以人的寿命作为标的,以被保人生存或死亡作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俗称“保死不保生”,其主要的作用是,被保人不幸身故或全残时,弥补被保人的收入损失,代替被保人尽到对家庭的经济责任。
定期寿险则是约定一个期间,被保人身故或全残,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

二、为什么要购买定期寿险

“站着是一台印钞机,躺下是一堆人民币”。
如果你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有孩子需要抚养,对爱人有家庭义务,对父母有赡养责任。如果不幸因疾病或意外身故,那么意味着将整个家庭的责任都留给了对方,让自己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而定期寿险则是家庭责任和爱的延续,让我们始终都保护着我们最爱的家人。用寿险赔付的钱来承担偿还剩余的车贷房贷,家人生活费用,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
所以,家庭的经济支柱配置定期寿险显得尤为重要。

三、定期寿险选购思路

01、给谁配置

寿险代表的是经济支柱对家庭的责任,如果发生极端情况,需要靠寿险的保额去继续承担对家庭的责任,所以一定是选择给家庭经济支柱也就是最赚钱那位进行配置。而孩子、老人、长期不工作或收入占比较低的另一半没有经济责任,则不需要配置。

02、购买多少保额合适

定寿的保额至少需要考虑家庭债务(房贷、车贷)、子女抚养(教育、生活)、父母赡养(养老、医疗)等项目,或者至少为家庭年支出的5倍以上,如家庭年支出20万,则至少应该考虑100万的定寿,也不建议大家过分追求高保额,以合理的费用支 出撬动尽量高的保额,才是关键。

03、保多久合适

一般来说,建议保障期限至少覆盖家庭重大责任阶段,即至少保障30年或到60周岁,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家庭债务基本上没有、孩子也基本上长大成人,不再需要我们扶持,也没有什么责任需要我们进行承担。

04、其他要点

保费和保额的杠杆比是否足够便宜。
健康告知是否符合你的身体条件。
职业和其他限制,是否覆盖。
免责和其他条款是否足够友好、宽松。

四、定期寿险的常见问题

01、买了意外险是否还需要定寿?

意外险只保障因为意外导致的身故、全残,而定寿覆盖面全,如因疾病导致也在其中。二者保障范围不同,意外更适合全家人投保。

02、买的重疾险带身故责任,还需要买定寿吗?

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大部分身故和重疾只能二赔一,且在家庭保障配置中,同样预算范围内,保额不足以承担定寿的家庭经济责任,寿险和重疾缺一不可。

03、为什么不买保终身的?

寿险是以人的寿命作为标的,如果购买保终身的,那保险公司就肯定会有理赔,相应的,保费会是非常昂贵的,而终身寿更多的功能在于财富的传承和资产的隔离,所以一般家庭,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并不推荐保障终身的。

五、喵叔的话

生死有命,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活多久,活着的时候,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考虑家人,风险不可预料,多一份保障,就多一份安心。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保倍多(ID:baobd-),欢迎来撩。

喵叔带你一文看懂医疗险

今天的主题是来还之前欠着的文章,话说5月份看懂了重疾险以后,就没有更新这个专题了,今天开始,将医疗险和寿险的作业交了。
今天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

什么是医疗险?医疗险的分类医疗险选购的要点市售热门产品点评

一、什么是医疗险?

商业保险中的医疗险,主要是指由保险公司经营的,赢利性的医疗保障。消费者依一定数额交纳保险金,达到相应标准,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根据就医原因,可分成“意外医疗”和“疾病医疗”,而根据就医方式,又可分成“门诊医疗”或“住院医疗”。主要是对相关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属于报销型产品,即花多少报多少,最多不超过产生的医疗费用。

二、医疗险的分类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医疗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小额医疗险、百万医疗险(中端医疗险)、高端医疗险。

小额医疗险
这类产品通常有三个特点:低价格、低保额、低免赔,而且基本都限社保内。这类产品喵叔并不推荐大家购买,因为这类产品保障额度低、续保条件差,风险自担并没问题。代表产品:平安住院万元护、华泰健康宝宝少儿门急诊。
百万医疗险(中端医疗险)
自从三马的众安16年8月推出“尊享e生”系列百万医疗险以来,“百万医疗”迅速火遍市场,各家保险公司都积极推出自家相应的产品,普遍保额几百万不等,免赔额也高,一般都在1万左右,住院超过免赔额即可报销,也不限制疾病种类、程度和治疗方式,经过多次升级,目前很多产品可以达到重疾0免赔额。
因为免赔额较高,所以已经隔离了大量高发、理赔较多的小病,所以保费较便宜,30 岁男性,一年保费也就200-300 元,小孩、成年人、老年人均可投保。代表产品:众安“尊享e生”系列、平安“e生保”系列、复联乐享一生、“好医保”系列等。

此外,因为涵盖了公立医院的特需部、国际部,门诊责任以及0免赔额可选,较多的家庭也会选择年保费上千的“中端医疗险”(严格意义讲,百万医疗只能称作“次中端医疗险”),以复联的乐健一生为例,30岁男性,100万额度0免赔包含特需部责任一年保费在1500左右。
高端医疗险
保额超高,最高甚至不限额度随便花,当然保费也贵,每年上万到几万甚至更高,主要针对强调“就医体验”的精英人群,如在公立医院特需部、外宾部、高端私立医院、 海外就医的人群,一般家庭不做推荐。当然现在也有特殊人群购买这类产品,比如“赴M产子”,这里不作发散。代表产品:bupa精英计划、大地少儿至尊、MSH欣享人生、安盛天平卓越环球等。

三、医疗险选购的要点

免赔额选多少合适?
这里主要拿几款常见的大额医疗产品说一下,常见的赔付类型分为绝对免赔额、相对免赔额、5年累计免赔额、0免赔额等等。常见的尊享e生这类网红款,基本都是“绝对免赔额”,即一般住院,社保报销后剩余金额“扣除1万免赔额”后全额报销;部分线下产品如同方全球“御护一生”,住院费用通过社保、公费医疗、单位等报销金额大于1万,即可抵扣免赔额,这类属于“相对免赔额”;部分产品如复联“乐享一生”,可以5年累计总额1万的免赔额,实用性也是比较强的,特别是小孩子购买,性价比突出;最后是0免赔的,以复联“乐健一生”为例,总额度、免赔额、门诊、特需等责任均为可选,价格相对前面三种来说会更贵一些,身边很多带小孩的家长也会选择给孩子买这款,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说了这么多,喵叔想说的是,其实没这么复杂,一般绝对免赔和累计免赔选择都没问题,选0免赔的也好,看自身情况···
医院是否有限制?
不同产品所规定的医院范围也会有些差异,普通的医疗险一般涵盖公立医院普通部的费用,部分产品也会拓展到公立医院特需部。
高端医疗险的保障比较全面,公立医院特需部、国际部,高端私立医院,海外医院等都会包含在内,价格也会比较贵。
报销比例是多少?
医疗险的报销比例也是不固定的,有的是100%报销,有的是只能报60%或 80%,此外,有没有社保,或者结算时有没有使用社保,也会影响比例。这个一定要看清楚。
能否续保?
医疗险大多数都是一年期的短险,所以能否续保是个大问题,选择医疗险的时候,优先选择续保条件更友好的产品。
首先,“终身保证续保”的产品是不存在的,虽说大量公司在产品介绍的时候会努力暗示自己是“保证续保”,比如描述自己“可续保到105岁”等等。
常见的百万医疗险的续保条件是,“不因被保人的健康情况拒绝续保或单独调整费率”,部分市面上的产品的条款是“经保险人审核同意后方可续保”这类,这类产品,直接拉黑就行。
市面上有几款有特意思是产品,可以保证多年续保,比如“e生保保证续保版”、“乐享一生”、“好医保”等等,选择产品时,除了考量保障、价格等因素以外,优先选择续保条件或者稳定性更好的。
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种类太多,没法一一列举完,这里举两个喵叔认为比较重要的服务:重疾绿通服务和医疗垫付服务。
重疾绿通主要是指保险公司的就医协调服务,远程问诊、住院安排、专家复诊等服务,在关键时刻能节省大力气。医疗垫付主要是指不等治疗结束就由保险公司提前支付医疗费用,也不用担心因为没有现金而导致没法及时被救治的情况。
至于其他的增值服务,比如什么质子重离子、法律援助、术后护理等等,建议大家当成加分项来考虑即可,重点还是看看其他保障和条款是否有坑。

四、市售热门产品点评

市售小额医疗,大家可以重点关注平安1+1、平安住院万元护、华泰健康宝宝少儿门急诊,高端医疗涉及内容过多,后面重新开篇讲。
这里主要讲下市面常见的几款百万医疗:
1.好医保长期医疗
点评:保证6年续保,6年共享1万免赔额,100种重疾0免赔,职业宽松,健康告知最宽松,投保门槛最低,职业风险大、身体有小毛病首选。
2.尊享e生2019版
点评:持续升级,保障全面,附加项较多,带医疗垫付、肿瘤特药服务,100种重疾0免赔,可选择家庭共享免赔额、指定特需、赴日医疗等,支持智能核保、人工核保,不过健康告知较严格,健康体,看重就医质量首选。
3.乐享一生
点评:5年期的百万医疗,5千、1万免赔额可选,恶性肿瘤0免赔,“二级及以上医保定点医院普通部”可报销,医院选择友好,不过投保年龄限制49岁,健康告知严格,看重产品稳定性,希望去私立医保定点医院报销可以考虑。
4.e生保(保证续保版)
点评:保证6年续保,带恶性肿瘤的保费豁免,恶性肿瘤相当于0免赔,带绿色通道、恶性肿瘤国内2次诊疗意见一次,只买平安家的,选它吧。

喵叔的话:医疗险产品种类繁多,坑爹产品不少,坑爹条款不在少数,此外,购买前一定首先看清楚健康告知,很多人都深受误导销售的荼毒,认为保险就是随便买的,最终保险也变成了“这也不保那也不保”,为以后挖坑。最后,希望每个朋友都能选对适合自己的产品,保单永不出险。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保倍多(ID:baobd-),欢迎来撩

学会这几点,让你优雅买保险,不被保险公司“薅羊毛”

但凡是选择,总免不了有后悔的时候。作为从业人员,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保单生效以后,客户却中途反悔,想要退保,但可能发现到手的钱与交出去的保费相比,反而亏了不少。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咱们保费交了不少,退保时却只从公司那里拿到了一部分钱,这公司是不是在骗我?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今天将要与大家分享的就是,对于咱们投资者来说,如何在退保的时候避免被保险公司“薅羊毛”。

退保面临真空期

为什么我们说,保险公司可能会在退保的时候“薅羊毛”呢?大家可以先看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位王先生在A公司的业务员的推荐下,购买了A保险公司的分红险,缴费10年,而且已经连续缴费了两年。但是后来,王先生在跟朋友吃饭聊天的时候,朋友推荐了B保险公司的另一款保险,据说不仅有更多的保障功能,收益也更高。手头并不宽裕的王先生思来想去,决定先去把原来的那份保单退掉,再去买这份新的保险。

结果等他到了原公司退保,钱拿到手的时候,才发现这些钱相比于已经缴纳的保费,损失了数万元,而匆匆赶往B保险公司投保的时候才发现那款产品虽然收益宣传的高,但只是预期收益,而且保障条款也不如想象中的好。特别是,投保B公司产品还需要重新体检,再经过90天的观察期才能购买。这三个月,不仅没有收益,还成了风险敞口。王先生顿时感到十分后悔,又回头前往A公司要求恢复保单,却被公司拒绝。更不幸的是,在观察期中,王先生突然住了院,可惜手头并没有任何的有效保障,结果自己垫付了高额的医疗费用。

从这个故事中,咱们可以看到,退保是可能发生较大亏损的,而且退保后如果不及时投保新的保险,还可能会留下没有保障的真空期。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不是我交了多少钱,保险公司就退给我多少钱吗?

其实还真的不一定。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需要从退保的定义说起。退保,指的是在保险合同没有完全履行时,经投保人向保险人申请,保险人同意,解除双方由合同确定的法律关系。简单的说,就是双方将之前签订的保险合同解除。那么,谁规定了究竟应该退还给投保人多少钱呢?按照《保险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险入应当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注意,是现金价值,决定了退保的时候能够退多少钱。

现金价值不是保险价值

可能对于咱们很多朋友来说,这又是一个新名词“现金价值”是什么价值?所谓保单的现金价值,是指带有储蓄性质的人身保险单所具有的价值。换句话说,保单现金价值,就是放在保险公司的,属于被保险人的财产,可以随时去保险公司支取。但大家往往只有在退保或是出险时,才会想到这份财产,因为如果提前支取的话,现金价值并没有多少。

我们往往有这么一个逻辑,想着我投保险,我现在要退保了,那就得和我从银行把账户里的钱全都取出来一样,最起码要把本钱全都还给我吧?可实际是,退保的时候,保险公司不但没给利息,就连本金都没给全,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退还现金价值会出现亏损的情况呢?

退保亏钱是常态

其实,退保不仅对投资人来可能说是一项损失,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是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情。保险公司扣除不菲的退保费,是有着很多现实原因的。首先,签约和解约的过程都需要耗费公司的人力物力,手续费用和佣金成本都是不可避免的开销;另一个原因是在退保前,保险公司已经提供了一段时间的风险保障,需要收取一定的保费对价;第三个原因,则是保险公司收取保费以后也是要进行投资的,退保以后会影响公司原本的投资计划,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等。种种因素导致保险公司也不想碰到客户退保的情况。扣完这些钱,退保亏钱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对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来讲,双方都因为退保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现金价值不仅仅在退保时决定了能拿到多少钱,还有着其他的重要作用。比如我们在申请保单借款时,投保人最高借款额度不能超过该保险合同现金价值的百分之八十。而在分红时,保险公司也是按照现金价值来进行分红的。或者是投资者没有办法续费保单时,现存的现金价值也可以用来支付未来的保费。

学会计算现金价值

那么怎么查询现金价值呢?一般来说,计算现金价值的具体方式都有着对应的保险条款,而且代理人在向你介绍一款保险时一般都会在保险计划书上列出一个现金价值随年份变化的表格。在这个表格中,大家要注意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一是缴纳保费到第几个保险年度就不用续交保费了,这个时间意味着缴费的压力会持续多长时间,对于家庭的理财计划而言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变量;二是现金价值什么时候与缴纳保费总额相等,或者刚刚超过保费总额,通俗点说就是这个时间点表示着“回本”需要多长时间,只要被保险人到了这个年龄,再退保就不会因现金价值低而吃亏了。但是到了那个年龄所拿回来的钱,折合到现在的“现值”往往是比当初要低的。换句话说,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三十年后拿回来的钱购买力肯定是不比当初的。对于储蓄型、投资型保险,则由于每年都有一定的收益,随着时间不断累积,到几十年以后现金价值在数额上肯定要比现在高岀不少。考虑到这一点,对退保的时候收到的钱数也会有所影响。

退保越早,钱到手越少?

原因很简单,保险单生效后短时间内,保单的现金价值特别低。特别是香港保险,前几年的现金价值几乎为0,可以说一旦退保会血本无归。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现金价值的组成。有这样一个公式:保单的现金价值等于投保人已缴纳的保费,减去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开支在该保单上分摊的金额,再减去保险公司向推销人员支付的佣金,再减去保险公司已经承担该保单保险责任所需要的风险保费,最后再加上剩余保费所生的利息。刚刚投保的时候,短时间内剩余保费的利息积累的是很少的。而保险公司已经给业务员支付了佣金,也花费了管理费用,在这个公式里,减的很多,加的很少,因此在前期退保时,现金价值就非常的低。

现金价值=已缴纳的保费-管理费用-佣金-风险保费+剩余保费利息

实缴保费与应交保费不相等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保费构成上来看。大家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会有所上升,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所以保险行业有条不变的原则,那就是保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接受一份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一般会采用均衡保费的方法,将承保期间的总保费,平摊到整个缴费朋内,这样的话我们每年交的保费都是一样的。

但在这种收费模式下,每年实际缴纳的保费与我们应该交的保费并不相等。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我们每年交出去的和实际该交的,保费数是不相等的。实际上是,年轻时风险比较小,应该缴纳的保费也不用很多,但是按照均衡保费的收费方法,实际上是比应交的多交了一部分保费。等到年纪大的时候,风险也相对增大了不少,应该缴纳的保费也增加了,不过均衡保费的模式使得我们实际上少交了部分保费,这一部分由我们年轻时多交的那一部分承担了。年轻时我们多交的那部分保费,即实缴保费减去应缴保费的余额,就被保险公司存了下来,成为了保单的现金价值。并且这部分现金价值是可以积累利息的,而每年实际上多交的、像费爺以这种形式积攒了下来,利息也逐年累菠,因此现金价值也会逐年增加。这样反过来看,最初刚投保的时候就是现金价值最小的时候。

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遇到刚投保不久就退保这种情况,多是因为在投保时,投保人就没有搞清楚条款,或者是没有做好财务规划,导致自己没过几年就因为后悔或者急于用钱才把保单给退了,所以拿到手的现金价值也就很低。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特别是在信息闭塞落后的乡镇地区,有极少数不负责任的业务员,向老人推销保险时就会宣称,某某保险产品和银行存款是一样的,不仅每年都能拿利息,而且还能有医疗上的保障。等到老人需要用钱时,却发现如果退保只能拿到一小部分钱,才意识到被忽悠了。

避免被“薅羊毛”,要货比三家

那么,咱们怎么才能避免在退保的时候,因为现金价值的问题被保险公司给”薦羊毛”呢?在不同阶段,我们有不同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购买保险的时候就要冷静观察、货比三家。业务员的产品推荐固然重要,但自己也要仔细甄别。保险从本质上讲就是风险保障的产品,绝不是和余额宝等产品一样的理财产品。特别是近几年,在我国的保险市场中,投资型保险的概念炒的火热,大家都在抢购分红险、万能险,但保障型保险的覆盖率仍然极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不负责任的代理人就会打着”理财产品”的幌子销售保险,这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更是容易扭曲社会上人们对保险的认识。

在对未来风险的焦虑下,在高收益的许诺下,有些人就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买高额的分红险,但对保险合同的条款并没有进行仔细的审查。等到签完合同了,才发现买到的并不是自己需要的保险,再去退保却发现自己可能会遭受较大的损失。虽然以上所说只是个例,但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毕竟是给自己的家庭配置保险,一切都要根据实际的需求为准,”保险姓保”要常记于心,干万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因为对未来风险的焦虑下和高收益的许诺就丧失理智。

对“犹豫期”善加利用

接着进入保单签约的阶段。一旦保单都已经签了以后,是不是我们就无法反悔了呢?其实不是这样,大家切莫忘记保险合同的”犹豫期”。犹豫期是指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后10或15天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内容,可将合同退还保险人并申请撤消。在此期间,保险人同意投保人的申请,撤消合同并退还已收全部保费。这段时间就叫做犹豫期,具体时间长短视详细的合同条款而定。

根据银保监会规定,在犹豫期内退保,保险公司除了扣掉不超过10元的成本费以外,应退还投保人缴纳的所有保费,并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如果在投保时,被保险人已经在保险公司进行了免费的体检,则要扣除相应的体检费;对于投资连结类产品,若在犹豫期内,因独立账户资产价值发生变化,则保险公司只能扣减投保入资产价值减少的部分以及变现资产的费用,而不可以扣减销售保单所发生的佣金和管理费。总的来说,扣除的钱相比于总保费而言基本是微不足道的,不像犹豫期过了以后再退保时只能拿到很少的现金价值。

所以说,犹豫期是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的时期,因为这段时间内退保是相对自由的,而且不会造成保费的损失。很多投资者由于并不知道还有“犹豫期”,而且保险公司也没有在签订合同时主动提及,也就因此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犹豫期内如果真的打算退保,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保单的接收。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无法及时接收保单,最好提前通知保险公司。其次,收到保险单后,一定要亲自填写保单回执,并注明日期。因为保险公司对犹豫期的认定,是以回执日期为起始日进行计算的,注意是回执日期。最后,投保人必须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对自己还不够了解、或理解有偏差的内容,要及时向代理人询问,以免误保。

总之,大家购买一份保险时,要仔细地阅读合同条款,确定它是最适合自己需求的那一份;如果合同签了以后又觉得不满意,一定要及时在犹豫期内退保,避免自己遭受更大的损失。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保倍多(ID:baobd-),欢迎来撩

大妈都在买,跟风需谨慎,香港保险是真香吗?

在前面呢,我们主要谈的都是内地的保险类型。今天我会谈一谈一种对大家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香港保险。

提到香港保险,想必大家都会感觉到,最近几年,身边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隔壁的大爷大妈,都在连夜坐飞机去香港排队买保险。当然,可能也许你正是赴港投保的众多投资者之一。激增的需求令香港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开设了多家办事处,为的就是缓解这种”一单难求”的火爆场面。根据香港保监处的数据,2005年到2014年,十年的时间里,内地客户赴港投保的保单就翻了13倍之多。

保险业在香港历史悠久,是各家保险公司高度竞争后的结果,行业已经非常成熟。像我们常听到的保诚、友邦这些香港的保险公司,其实都是外资”老字号”,甚至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内地,从1980年才开始恢复保险业务,在行业的成熟度上确实和香港有差距。

但是,香港的保险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好吗?香港的保险对于我们真的合适吗?在保障范围、保费、收益等方面又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呢?

保障范围互不相同

在2013年之前,中国大陆的重疾保险,保障的疾病种类比较少,普遍为25种,多的为40-50种,没有香港重疾产品的疾病种类多。而香港重疾险产品在相同保障的情况下,保费为大陆重疾险的60%-70%,而且可以包括50-60多种重大与非重大疾病,甚至有些险种的保护范围高达90种。

但是,2013年费改之后,大陆保险创新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险种的保护范围已经超过香港。比如说,大陆保险在近几年的升级后,同样是20年保险责任,香港保单保障的疾病种类是69种,保费在1.1万元左右;而内地同类产品的保障疾病种类基本是120种,保费是1.5万元左右。

如果具体到某些疾病上,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相比,理赔的要求会更加苛刻,比如原位癌。原位癌就是早期癌症,在内地,一般来说只要含有轻症保障的重疾险,都会写自己能保“原位癌”,条款里就是明明白白的写了”原位癌”三个字。但是,在香港重疾险里,关于原位癌的说明采用了列举法,会明确指出”仅限于某某部位的原位癌”,才在保障范围内。说到这里,关于两者的赔付范围大小的区别,大家一听就能明白了。

这样比较起来,香港在保障疾病的范围上反而有点落后。大家如果要选择香港保险,和代理人咨询的时候,一定要在保障范围上多问清楚,仔细看合同条款。

保额学问多,重点关注轻症豁免

从轻症保额看,内地的重疾险大多占比是20%-30%,香港大多是20%O不同点在于,如果在缴费期内,比如说20年的缴费期,第5年出险理赔20%后,内地重疾的保额仍然会是100%,而香港则会变为80%。

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内地保险大多有轻症豁免。轻症豁免就是指“轻症疾病豁免保费”,也就是说,在交费期间内,被保险人发生了符合合同约定的轻症疾病的一种或多种,将免除剩余未交的保险费,而且合同继续有效,被豁免的保费视为已交。

从刚刚上面的例子看,轻症豁免意味着,20年的缴费期,第5年出险后,剩余15年也不需要再缴费,而且仍然可以有多次赔付责任的保障。但是,香港规定,如果不是重症,则需要一直缴费至缴费期满。内地很多保险公司可以做到被保人轻症、重症,投保人轻症、重症、身故、全残均豁免后期保费,香港在这方面比起我们内地就显得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从重疾保额看,内地保险额度是终身确定的。而由于香港保险有分红,这确实也成为了香港保险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之前被误导,认为”买了保险还可以额外有钱拿”,这可是大错特错!实际上,香港保险绝大部分是“英式分红”,即”保额分红”以香港保险的某款产品为例,大概第6年开始有一点分红,缴费38年后,保额大致可以翻倍。而内地则是保额从始至终不变。

一般来说,30岁至50岁的人群更多的是轻症,所以内地的轻症豁免是一个比较好的金融杠杆工具,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保额分红确实是大概率事件,也可以考虑这类型的保险。不过,我还是要强调的是,保险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港险的保证收益只是看起来很美?

一般香港保险的保底收益都不会很高,即使现在看收益高,或者演示的收益高。比如有个产品计划:1岁的孩子,5年一共交约5万美元的保费。85岁时,能拿回来约1200万美元左右,100岁则可以累积到将近3300万美元。

然而,我们仔细看就会发现,这1200万美元是被分为两个部分的,一部分是保证现金价值,一部分是非保证现金价值。保证的部分是保险公司绝对要给你的,而非保证部分则是保险公司给你的一种预期。一般来说,给你营造出来的预期都有很大的水分,但这并不犯法。以上面的产品计划为例,其中的保证现金价值只有9.3万美元,而非保证现金价值则是1100多万美元!现在知道这夺目的1200万美元是怎么来的了吧?

保证部分的收益率是1%,非保证的投资收益率是按照7%来算的。我们都知道“复利”是充满吸引力的。如果这个复利的收益率不是7%而是6%,那非保证现金价值就会从将近1200万美元变成了510万美元,如果换成5%,那就只有230万美元了。

而在内地,保监会对演示利率有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在这一点上必须严格遵守规定,计算收益率时十分诚实,不会随便给客户画大饼。大家要知道,收益率、收益的实现率是两个数字,因此保证收益不一定会像宣传的那么高。

另外还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香港保单投保的前两年,保单现金价值极低,极端情况下甚至接近于零。这意味着,一旦投保之后突然反悔,想要退保,由于极低的现金价值,投资者可能会赔的血本无归。在以后,我会详细为大家讲下什么是退保时的现金价值。简单地说,它就代表了咱们在退保时候能够拿到手里的钱,不是说大家交了多少保费,退保时就能全额返还。

相比之下,内地保单由于监管要求,每份保单都有最低保证现金价值,一旦投保人退保,至少可以拿到相应的现金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随波逐流去香港抢购保险的人来说,一旦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不过是冲动消费,可能就要吃哑巴亏了。

理赔复杂,保障可能变成后顾之忧

2017年,香港保险理赔纠纷有728件,已审结的有333件,而仅有2件获得理赔,仅占比0・6%。如果不幸遇到法律纠纷,在内地,作为我们的“主场”,解决起来肯定更方便。但是,香港保险在大陆的政策和法律框架下,其实是一个”灰色地带”,不拦着你购买,但买了以后的风险就要自己承受。

特别是由于距离远、文化差异大,大部分内地投资者对香港的了解太少,可能存在很多隐藏的问题。比如,对内地死亡证明或医院诊断证明的不认可等,都会加大纠纷的风险。一旦理赔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双方选择诉诸法律,而香港保险是不适用内地保险相关法律监管的,所以可能就要面对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官司”。

在香港,一旦内地居民遇到保险赔付纠纷,100万港元以内可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但超过100万港元就必须找香港律师,到时候不仅你要亲自去香港打官司,还必须负担高昂的律师费(香港律师一般按时收费,一小时2500-5000港元不等),内地的普通百姓通常负担不起。

我们再看看国内。国内重疾险的理赔,一些保险公司已经推出了”前置”服务.一旦确诊重疾,保险代理人会辅导客户准备理赔资料、理赔单据,并帮助进行理赔申请,理赔款在几天即可到账。

赴港购险成本高

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体制、政治、法律上的不同,内地人购买保险必须要去香港办理,而这个过程相比国内办理保险要麻烦许多。续期划账、联络交通、业务办理、出行食宿都比在国内办理的成本高出不少。而购买国内保险则方便很多,有大量的从业人员随时为客户服务,有的还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

汇率既是卖点,也是风险

对于投资港币或者美元保单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往往对美元保持着足够的信心。虽然前几年人民币遭遇了较大的贬值,兑美元的汇率甚至一度徘徊在跌破7的边缘,但是,人民币也开始步步升值。大家还是要对人民币有信心一些。

在国家管控资本外流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始终是一项重要的调控对象。一些投资者,前几年在人民币最低点时购买美元保单,结果近期人民币在大升值,光是在汇率上,这些投资者就遭遇了较大的亏损。保险配置不是投机,而是一项长期行为,无论重疾还是寿险期限一般都超过20年,而储蓄型保险更是真真切切和钱打交道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累积价值。在这段不短的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究竟是贬值还是升值,我们无法预测。金融市场本身就是变幻莫测的,谁也不能保证现在的汇率变化趋势在未来会一成不变。所以,到香港投保的投资者要做好准备,承担可能遭遇的汇率风险。

总结:各有优劣,适合自己最重要

总的来说,对于有移民需求、配置海外资产需求的朋友,或者是追求高分红收益的投资者,香港保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赴港投保之前,需要先了解清楚香港保险的详细条款,也要弄明白香港保单的汇率、诉讼,以及内地对境外保险续费管控等风险。

如果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内地的朋友,建议赴港仅考虑重疾险和寿险产品,医疗险、意外险大可不必赴港购买。医疗险报销频率高,哪里就医哪里报销更方便,意外险作为高杠杆品种,内地的产品种类繁多,总有适合你的一款。

而对于主要在内地居住和工作的朋友来说,内地保险就已经基本满足需求。近几年的中国保险业高速发展,不少优秀的内地保险公司及产品脱颖而岀,保险设计创新程度提高、费率越来越亲民、保障越来越人性化,甚至有些非分红险费率低于香港保险,保障也全于香港保险。

来自银保监的风险提示

现在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原保监会在2016年时,就曾经提示过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将可以岀现以下5项风险:

1.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2.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

3.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4.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

5.需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

这五点也是我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慎重考虑的风险。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不要因为周围人买了,大家就盲目跟风,一定要保持理智,认真分析自己的需求。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各有各的优缺点,但我们挑选保险的第一要义,还是要最适合自己的需求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保倍多(ID:baobd-),欢迎来撩

离婚时财产都分了,保险怎么算?

有一部很经典的电影,可能很多朋友都有看过,就是黄渤主演的《心花路放》。片头有一个很有戏剧性的片段:正在办理离婚的黄渤为了表达和妻子一刀两断的决心,用电锯将家里的所有东西都切成了两半,赌气要一人分一半。结果所有财产都切好了以后对方的律师跑过来跟黄渤说,他的委托人刚刚已经放弃了财产要求,只留下黄渤一脸蒙圈的站在那里。

做好婚内财务安排是必修课

电影归电影,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离婚而引起的财产分割确实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关于究竟如何分配各种财产的争论也从来没停过,甚至最后往往不得不闹到法庭。我们都希望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婚姻生活,但多多了解法律上的相关内容总归是有好处的,这样,我们才能更明智地做好婚内财务安排、避免和减少争端,保障夫妻感情更加幸福美满。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相关数据: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共有415.8万对,离婚率为干分之三,比上一年增长了8.3%。从更宏观的数据来看,2007-2016年的十年时间,中国离婚人数累计达3062.8万对,累计增长率为98.1%o可以说,近年来中国离婚率走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近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变化较大,改变了家庭生活的外部环境,因此这也对维持婚姻的各种条件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个人经济地位在社会当中不断变化,以及越来越高的人口流动率,这些变量也使得婚姻关系变得更加不稳定。

虽然我们也不愿意看到夫妻感情的破裂,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财产分割也成了一个无法避开的重要话题。当谈到财产分割的时候,可能很多人脑海中最先出现的词汇是房子、车子、存款等等。没错,这都是我们最常遇到、也是最重要的财产分割问题,但是有一项同样十分重要的财产却往往容易被忽略——那就是保险。今天我会为大家讲解,离婚时什么样的保险不用分割,什么样的需要分割,希望对大家更好地安排婚内财产有所帮助。

保险分割意义重大

夫妻之间,购买保险或者是为对方投保是件常事,毕竟这既是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也是夫妻感情的见证。而且在投保的时候,往往会把受益人写成自己的爱人。如果有一天自己因为遭遇不幸而丧失工作能力时,至少一份保险可以让整个家庭在经济上多一份保障。

但是一旦夫妻感情出现了破裂,破镜难重圆,双方不得不面对如何分割财产这一现实问题。那么,保险究竟应该怎么分?我们肯定不能直接把保单剪成两半吧!由于婚姻关系下的财产关系十分复杂,当谈到财产分割时,最好的方式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保险的分割,不仅仅是法律与规定层面的问题,更是与曾经的一家人在未来道路上的生活保障息息相关。分割的妥当了,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端,更能够为双方的未来做好保障。

大家需要先明确一点,保险作为一种财产,有着哪些方面的价值?一般来说,保险合同所涉及的资产主要包括保险费、保单红利、退保现金价值、养老金、以及保险赔款等项目。一般从保单合同的法律层面来说,保险关系的确立并不受夫妻关系的影响,理论上也就不存在婚前婚后的争议。保险金也不能作为一种可以简单分割的财产,按照合同约定,它只能属于受益人。但是现实情况,往往要比理论要复杂得多。

何种情况保险不用分割?

换句话说,什么情况下才算做是夫妻个人财产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夫妻一方的财产包括其中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获得的医疗费、补助费等费用,以及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等等。

1.婚前为自己投的保

所以按照规定,我们就可以得出一种最简单的情况,那就是在婚前,用个人财产给自己购买的保险。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夫妻的婚前财产视为个人所有,而并非夫妻共同财产,因而离婚时归一方所有,另一方就不能要求分割。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在婚前就已经签订的保单,已经用个人财产缴纳了保险费,其所有权本身就属于投保人,那么保单退保获得的所有费用就属于投保人个人财产,不应予以分割。

所以,即使婚前没有做个人财产公证,由于是个人财产买的保险,所以仍然属于个人,另一方无权要求这份保险退保,也无权分得这份保单的收益。即便在婚姻关系续存期间,夫妻中任何一方选择将婚前购买的保险退保,那么所获得的退保金,也应该按照《婚姻法》中关于个人财产的有关规定予以分配。如果是用自己在婚前的存款在结婚以后购买的保险,理论上也不需要进行分割,但是需要证明缴纳保费的这部分财产是个人财产而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2.婚前父母为自己投的保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在婚前,小两口的父母花自己的钱为各自子女投的保,也是不用分割的。

毕竟这是老一辈花个人财产购买的保险,从情理和法理上都不能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更加广泛的讲,夫妻一方如果是作为他人的人身保险合同的受益人,获得的保险金,也是属于个人财产的,因为刚刚也说到过,人身保险赔付的保险金只能属于受益人。

我们简单归纳一下,婚前自己给自己投保的,婚后用婚前存款给自己投保的,婚前父母给自己投保的,都不予以分割。简而言之,不分割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投保的钱是自己的钱,或者是自己父母的钱,所以被认定为个人财产。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如果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被分割的话,显然对受益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无论从情理上还是法理上讲,这也是最不容易让夫妻双方产生争执的情况。

婚内购买的保险如何分配?

让我们再来翻一翻《婚姻法》。按照第十七条的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工资、奖金、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等等都归夫妻共同所有。而又根据《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双方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以及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也都属于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

1.养老保险金要分割,商业保险无规定

也就是说,我国已经从法律上规定了,在无特殊的产权归属约定情况下,社会保障性质的养老保险金的财产,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如果离婚,需要进行分割。但我们也注意到,《婚姻法》中并没有对当事人自行出资购买的商业保险所产生的保险利益归属有一个明确的规走。注意,社会保证性质的养老保险金需要分割,但商业保险没有具体规定,这里我们要做好区分。所以说,对于离婚时商业保险应该怎么分割,则应当根据保险的种类及具体条款来进行确定。

最为常见的情况是,很多家庭在购买商业保险时虽然是以夫妻一方的名义作为受益人的,但在缴纳保费的时候往往使用的是夫妻共同财产。因为本来投保的目的就是使家庭财产保值增值,或是为家庭经济寻求一份保障,当然要使用夫妻共同的财产来投资比较合理。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分红险等投资型保险,如果离婚诉讼时将其全部认定为个人财产,肯定有失公平。

2.保险合同是个人财产权益,保单收益是夫妻共同财产

人寿保险合同分别从各方财产归属的角度来看,投保人享有合同处置权——包括退保的现金价值;享有收益权,即红利和其他收益;被保险人享有生存保险金、医疗保险金、残疾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和满期保险金;身故受益人包括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一旦被保险人身故后可以获得赔付金。所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是使用共同财产为一方投保,那么保单所产生的利益,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且夫妻双方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包括现金价值、生存金、红利收益都应当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所以,在我们的司法实践中,一般将该类保险的保单现金价值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将保险合同仍判归为一方的财产权益。通常是作为投保人的那一方(注意,我们要区分好主体,保单现金价值和保险合同的认定不相同),该方当事人可选择在离婚后继续交纳保费,维持合同不变;如果投保人要求分割保单,被保险人要给付现金价值的一半给投保人,或者退保划分保单现金价值。如果购买的是年金保险,那么无论受益人写的是谁,年金返还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后,另一方也是要分得一半年金的。

3.及时变更投保人和受益人,减轻损失

不过,比较推荐的做法是变更保单的投保人和受益人,比如本来是夫妻为双方投保,可以在变更以后投保人和受益人都分别改成自己。这是因为一旦退保,可能会产生不小的损失,虽然能够拿到现金价值,但从长远利益上对双方来说都不利。毕竟保险是一份长线的投资,提供的是长期的保障,如果经过良好的沟通,能够达成妥协,对于双方未来的长远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再次强调,我们建议在变更以后投保人和受益人都分别改成自己,来避免退保造成的损失。

那么如果投保人不愿意将保险退保,以此避免将一半的现金价值分给对方,法院又是否可以强制使投保人退保呢?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任何入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义务,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司法实践中,如果不选择退保,一般会让一方将保单现金价值的一半支付给另一方。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夫妻用共同财产给孩子投的保险。即使只有其中一方是投保人,一般来说这份保单不会要求终止,也不会进行分割,而是作为给孩子的赠与。双方可以在离婚时通过明确约定的方式,规定谁负责这份保单日后的保费缴纳义务,承担缴费义务的一方可以向对方要求支付一定的补偿金。不过,缴纳保险费并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抚养义务,所以也是有一定可能被对方拒绝承担的。

有些赔偿金不可分割

大家还需要注意一点,有一种不可分割的财产,那就是根据保险合同,受益人因为被保险人重疾、意外、身故,以及住院获得的赔偿金。赔偿金不同于返还的年金、保单的分红和现金价值等,这部分财产是保单受益人的专有财产,夫妻另一方是无法分得的。即使是这份保单购买时使用的是夫妻共同财产也没有影响,因为赔偿金专属于受益人,与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并不冲突。我们要强调,赔偿金是保单受益人的专有财产,不可以进行分割。

我列举一个情形,比如丈夫用个人财产买了一份意外险,被保险入是自己,而受益人是妻子,夫妻离婚以后,一旦丈夫遭受意外事故造成死亡或伤残,受益入仍是前妻。但这种结果很可能有违投保人的意愿,所以根据我刚才所讲的,受益人获得的赔偿金是专有财产,如果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办理受益人变更手续。

变更受益人的时候需要注意,依据《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但如果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则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须被保险人同意。及时变更受益人,可以减少许多离婚以后在保险金上的争端,也能够更好地保障各方的权益。概括一下,就是如果婚姻关系发生了变化,被保险人或投保人一定要及时变更受益人。

划重点:分割、不分割情形的总结

由于内容较多,情况较为复杂,在这里我为大家进行一个简要的分割情况总结:

一是不分割的情况:包括婚前或者婚后用个人财产或者自己家里的财产购买的保险;或是作为他人保单的受益人;夫妻双方为孩子购买的保险;以及作为重疾、意外、医疗等保险受益人获得的保险金。

二是要分割的情况:包括社保性质的养老保险金;以及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各类保险的现金价值、生存金、红利收益等。

为了避免离婚以后产生诸多争端,我们还可以采用夫妻特别约定的方法。什么是夫妻特别约定呢?根据现行的婚姻法,夫妻除有共同财产、个人特有财产外,还有约定财产。夫妻可以约走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共同所有、各自所有,或者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所以说,如果夫妻之间有书面约定某一部分财产是属于个人所有的,那么这部分财产的归属就没什么争议了。这种方式除了常用来划分房子、车子等财产以外,其实保单的归属权也是可以划分的。

我国法律采取的是契约优先的原则,也就是说,有契约依契约,无契约依法定,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首先取决于夫妻双方之间的意愿。

《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二款中也规定了,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财产一旦被约定了归属权,就具有法律效力,不能随意更改。所以说,为了避免日后出现保单归属权上的争端,夫妻特别约定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常说”有约在先”,在投保时夫妻双方商量好,提前做好特别约定,能有效地避免争端。

幸福的婚姻来之不易,大家一定要且行且珍惜。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保倍多(ID:baobd-),欢迎来撩

 

50岁以后,如何为财富找到最安全的避风港?

在前两天,我讲了从事业初创期一直到巅峰期,咱们应当如何配置保险。而等我们到了五十岁以后,事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再等到了六十几岁退休以后,我们向往的生活则是安心养老,颐养天年。那么,努力大半辈子为家庭积攒下来的财富,又应该怎样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今天我将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到五十岁以后,多年工作打拼下来,身体可能渐渐感到不如从前,很多事情也已经力不从心了。不过还好,多年来的艰苦奋斗也算有了回报,大家也积累下来了一笔财富,虽然可能有多有少,但基本能够维持自己的养老花销和子女的教育支岀,有的经济宽裕的家庭还可以留岀一部分资产用来投资理财。

保险,被忽略的理财方式

但是,当我们经过大半蜚子风风雨雨,到了这个年纪以后,思考的事情就已经不止是怎么挣钱、怎么花钱,而转变成了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财富安安稳稳地找到一个避风港,目的在于能够防御债务和税务风险,并且抵抗通货膨胀等等不利因素。一般来说,大家可能都会选择银行存款,或者是投资货币基金、国债等收益稳健的产品。具有一定投资经验的朋友,还会选择基金定投等预期收益更加可观的方式。但是,所有这些理财方式无一例外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风险,风险是绝对存在的,只是大小不同。而且更加复杂的投资工具,还对投资者的执行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不坚持下去很难达到目标收益。其实,在纠结究竟应该选择哪一个方法的同时,我们可能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并且有效的投资途径——保险。

前前面,我为大家讲的主要是保险的投资和保障功能,为的就是老有所依,病有所保。保险投资可能不会使我们变成富豪,但可以让我们在不确定的未来有着一笔确定的财富。年轻时做的保险投资理财计划,到知天命的年纪已经能够拿到数额可观的分红,养老金方面已经不愁;而保障型保险又对冲了意外和疾病带来的风险,可以为健康保驾护航。那么,怎么才能确保这部分财产能够平稳有效地传承下去?这时候,保险的作用就越来越凸现出来。可以说,买保险不能赚到大钱,但可以确保资产的安全;保险不能代替一切,但什么都代替不了保险。

基本上所有的商业保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越年轻越便宜,越老越贵。在前面我也强调过这一点。对于五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如果要给自己买商业保险,虽然基本的医疗险和意外险都肯定是要配备的,但如果到现在才开始购买重疾险等,可能保险公司会因为身体检查不合格指标较多而提高保费,等到十几年以后可能发现交的保费都超过了保额,这么一想其实并不划算。

大额保单成为趙势

那么,五十岁以后,怎么利用保险来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并且实现资产的无风险转移呢?作为从业人员,我发现近年来大额甚至超大额保单在当今中国越来越受到欢迎,很多公司老板花了几百万、上干万购买保险,一些高净值家庭也将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在前面

《保险与家庭财富配置》

中,我就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保险在长期理财中的作用,同时提到了它也有资产积累和财富传承的功能。

保险之所以如此受到青睐,是因为它不论是在规避债务、税务风险这方面,还是在资产安全性上,都有着其他投资产品无可比拟的优势。不过,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保险避债:选对险种+选对受益人

首先,对于保险是否能被用来抵债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看一个例子:

王先生曾经购买过20万元的人寿保险,受益人是其独生子。不幸的是,王先生遭遇车祸身故,他的儿子因此获得了保险公司的理赔金。但保险公司理赔成功的消息传到了王先生生前借过钱的朋友那里,于是纷纷上门,想要用理赔金来抵债,但遭到了拒绝。

实际上,这是因为受益人并没有必要用这部分财产去偿还债务。根据相关规定,被保险人在保单中指定了受益人,一旦保险事故发生,被指定的受益人将依法取得保险赔偿金。这部分财产不属于遗产,而是投保人生前就已处分的财产,在法律上属于受益人的合法财产,无需用来偿还投保人生前所欠下的债务。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要想达到避债的目的,需要有两个重要前提:首先是对险种的具体要求,保险类型必须是有着身故赔偿责任的人身保险,如寿险和意外险;其次是对人的具体要求,必须指定保单的受益人。

在法律上,对于保险和债务的关系有着明确的规定。根据《保险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这条法律表明了受益人能够不受约束地取得保险金,而不必先用来偿还债务。这也是我们谈到“保险资产能够避债”时最主要的法律依据。

与此同时,《合同法》第七十三条也规定了这样一种情况,假设有小红、小明、小刚三个人,如果小明欠小红一笔钱,同时小刚也欠小明一笔钱,但小明不积极向小刚要钱,导致小红向小明要钱出现困难。按照法律规定,小红可以起诉小刚来代为行使债权,但专属于小明自身的债权除外。结合《合同法》的司法解释,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包括退休金、养老金、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等。这就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的人寿保险金等可以不用来抵债。

注意!不是所有保险都能避债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保险拥有的避债功能的法律依据。但大家要注意,保险有避债的功能,但不是所有保险都可以避债。前面提到的一些老板们花了几千万买的年金险、分红险等投资型保险,以及重疾险、医疗险,这些其实并不具备避债功能。

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购买投资型保险的大部分都是理财性质的投资,这类保险的分红属于理财收益,不能在法律上用于避债;而重疾险、医疗险如果在生存时就已经赔付,赔付的款项可以算作个人财产,也不能用来避债。特别是在企业债务危机之前不久才购买的保险,往往会被认定为是因躲债才投的保,这也是不可以的。

保险“三权统一”助力财富传承

除了避债,我们还经常会提到保险的另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避税。税务风险对于任何一种资产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于遗产传承,我国目前虽然并未开征遗产税,但未来的政策总归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旦遗产税提上议程,对高净值人群来说,可能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富传承效果的因素。而且特别是“两会”以后,房产税立法已经箭在弦上,对于以房产作为主要资产的投资者来说又是一个重大的冲击。

不过还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的规定,“保险赔款”所得,是可以免纳个人所得税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投资保险确实可以避税。如果是为了避免遗产税开征的风险,我们也可以通过为自己或另一半投保人寿生存保

险,或者为子女投保教育金类保险,并将受益人指定为子女。就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让保险金无风险的传到后代的手中,顺利的完成资产传承。

保险是怎样让财富安全、平稳地传承下去的呢?归根结底,围绕财富而生的无非三个权利: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财富所有者在世的时候,拥有各种类型的资产的控制权,不过一旦离世以后,各种资产的持有形式都有可能产生争议。而保险,是一种”三权统一”的资产,所有权、控制权和收益权都在保险合同里明明白白的写了出来,因而具有很强的稳走性和法律效力。所以说,在家庭的财富传承中,保险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保险的避债、避税功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其实,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无论避债还是避税,我们为了财富安全所做的种种努力,最终目标都是让这些财富能够不遭受风险损失地传承下去。这样一笔耗尽心血积攒

下来的财富,如果安排得好,能够让家人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得到幸福的享受;如果没有安排或者安排得不好,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积攒下的财富将会在各方蚕食下大大缩水。而一笔突然到手的遗产也可能会毁掉年轻子女的进取心。

新守财模式:保险金信托+终身寿险

俗话讲,”赚钱不易,守财更难”,如果让后代一次性继承了所有的资产,那这笔钱对年轻一代来说,可能不是财富,而是风险。对于保险来说,受益金既可以一次性给付,也可以按照约定分期分批给付,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风险。特别是新型的保险金信托,通过信托和约,利用专业的管理团队打理资产,不仅可以实现财富增值,更免去了后代将家财挥霍一空的担忧。保险本身就是为了消除人们的不安与焦虑而生的,它能保障好我们的生命健康,也要能更稳妥地料理好我们的身后事。

我们说保险在财富传承中十分重要,大家可能会想,设立遗嘱应该也有同样的功能吧。没错,设立遗嘱的确是最简单也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但相比之下,想要通过立遗嘱来分配身后财产却往往会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即使是公证遗嘱这种效力最强的方案也存在着法律上的瑕疵。如果设立遗嘱缺少法走程序,将不仅无法实现个人意愿,反而会给家庭的继承人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争端。而且遗嘱一旦公证了以后,如想改变意愿,只能再次公证,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而当遗嘱产生争议,一旦各方进入了漫长繁杂的诉讼过程,光是诉讼费和律师费,以及冻结资产导致的损失,可能就会把好不容易留下来的财富压榨一尽。

但是,通过比如终身寿险等保险手段,只要指定了受益人,保险公司就只需要根据保单合同履行给付义务。而且一般来说,保险合同订立时只需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在场即可,受益人无需到场,相比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的保密性要好得多。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往往需要把所有继承人都叫到公证处办理手续,关于财富分配的争端也就因此而生。所以通过保险的方式,我们可以既简单又靠谱地保证财富所有者生前意愿得以执行。

不仅如此,保险的时效性也要强很多。如果是遗嘱继承或法定继承,从生前的公证遗嘱,到办理继承权公证,再到办理过户手续,前后的时间最快至少也要半年。如果和前面所说,对遗嘱发生争议而进入了漫长的诉讼期,那么可能好几年打官司下来也难以确定分配结果。但保险的理赔速度就要快得多了,一旦被保险人身故,受益人只要提供死亡证明,就可以随时到保险公司领取保险金。即使受益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保单约定,保险公司也应主动通知受益人领取保险金。

指定受益人,转变配置思路

其实刚刚我说的保险具有的避债、避税功能,都反复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一定要先指定好受益人。为什么呢?因为按法律规定,如果不指定受益人,那么身故赔偿金就将作为遗产来处理。保险受益入有”指定”和”法定”两种,如果受益人是前者,那么被保险人一旦死亡,”指定”的受益人就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保险赔偿,无需面临将其抵债的风险。

注意!如果是”法定”,那么如果被保险人生前负有债务,身故赔付金首先要用于偿还债务,剩余的金额部分才可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很多家庭在投保的时候为了减少家庭纠纷,或者本身就是嫌麻烦,可能会将受益人写成”法定”,但从财富传承的角度讲,还是”指定”更好一些。再次强调,是”指定”受益人才能无需面临将其抵债的风险!一般来说,受益人可以写一个,也可以指定几个,尽管听起来有点麻烦,但这毕竟也是咱们的财富管理计划,只有在投保的时候就认真、审慎地安排,才能最大限度上减少日后的争议。

在现实中,我们一般把受益人指定为自己的妻子儿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避债、避税和财富传承的目的,而且急需用钱时还可以用保单抵押贷款。在当前低利率、高通胀的大环境下,资产很难找到稳健的增值途径;我们知道股票、基金、房地产波动也是很大的,不适合作为长期的资产传承工具。随着人口红利期的过去,面对养老、医疗、教育等支出上的压力,我们资产配置的思路也应当从激进型转变为防御型、稳健型。对于我们大家而言,最长的一笔投资就是我们的生命周期,如果能在退休前将积攒下来的财富通过保险的方式安排妥当,对于后代来说也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其实从国家的层面考虑,政府也希望百姓能够将手中的财富投入到保险行业中,因为这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整个社会的养老需求,更能营造一种重视保障、稳健投资的社会氛围,让大家的财富都能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政府为了预防保险业风险,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而且会在后面讲到,国家监管部门正是我们的保单的最终保障者,所以保险有国家保障,而我们的生活可以由保险保障。

我们是来自明亚保险经纪,专注为中产及高净值家庭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优秀团队,成员大量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南大、哈工大等一流学府的博士及硕士,曾就职于500强外企/央企国企/三甲医院等,集合了金融、法律、医学等丰富经验和背景,欢迎有理财规划需求的您,随时联系我们!

而立之年,如何通过保险未雨绸缪?

在昨天,我们主要讲的是年轻朋友应该怎么购买保险。那么今天我将主要针对三十岁到四十岁左右、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和巅峰期的朋友们,讲解应该如何为自己和家庭选择配置合适的保险。

到了这个年龄段,绝大部分朋友都已经成家立业,所需要考虑的事情就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了,更要为整个家庭着想。相比于初入职场摸爬滚打的年轻人,现在有了相依相伴的爱人、也有了爱情的结晶,身上的责任自然也多了几分。尽管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事业逐步踏上巅峰,收入也随之不断上升,但相伴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中年苦恼有三子,房子、车子和孩子。面临房贷、车贷、子女的教育费用,还有父母的赡养开销,家庭开支的敞口日益扩大。

多种风险凸显保险重要性

作为整个家庭的“顶梁柱”,这个年龄段的朋友们撑起了整个家庭的经济生活,但是无法避免的“中年危机”就在拐角,越来越少的头发和越来越多的开销,只会让大家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吃不消了,随之而来的各类风险,也与我们如影随形。

这个阶段要面对的风险,除了意外伤害和疾病之外,最大的风险是因身故、残疾而导致的收入中断的风险。因为这不仅仅是自己的风险,更是整个家庭的风险,毕竟一旦“顶梁柱”倒了,这个家庭很难保证继续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而年迈的父母也没有了养老的财富,整个家庭将活在挥之不去的精神创伤里。

这时候,保险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了。在当今医疗资源稀缺、治疗费用高昂的大环境下,如果没有保险的保障,一场病就有可能对一个刚刚步入小康的中产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有可能使一家子直接因病返贫。而一份保险,至少可以在经济上提供一定的补偿,让家庭得以平稳地渡过难关,可以为年幼的子女和年迈的老人留一份赖以生存的财产。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身体健康方面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在健康保障方面更应该做好打算,这时保险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要想更好地保障健康,各方面的保险都要做到位。

意外险:必备保障,避免因病返贫

首先,不论处在什么年龄段,意外险都是我们必备的基本保障。因为我们在面对意外风险的时候,都是无能为力的,既不能预料意外什么时候发生,也难以保证自己在面临意外时能够安然无恙。到了四十岁以后,投保意外险的时候,更需要注意保额大小。作为家庭经济的”顶梁柱”,一旦因为意外风险而导致残疾或者身故,家庭收入将会从此失去重要来源。所以说,在意外险的保额上,应该更多地根据工作收入和家庭消费水平来确定,应该最好达到个人年收入的5到10倍才比较合适。

除了意外风险,三四十岁左右的朋友,面对的压力不仅是工作上的,更是身体健康上的。糟糕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对我们的健康形成了慢性侵蚀。一旦得了一场大病,辛苦多年打拼而来的财富可能全都要交给医院,正所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爲万一生了病,还有可能遭遇降职乃至丢了工作,收入减少甚至中断,而且治疗费和护理费又是一笔巨额的开支。社保虽然大家都有,但仅仅能解决最普通的医疗问题,报销目录内只有2000多种常用药,而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药物都不在范围内。

据国家卫生部2008年6月公布的数据表明:人的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机会高达72.18%,而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花费,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对于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疾病则花费更多。所以说,几乎每个中年人都对”因病返贫”存在忧虑。这时有人说了,是不是再购买一些商业医疗保险,就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了呢?

在前面我们对医疗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商业医疗险分为津贴型和费用型两种,一般和社保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医疗保障的力度。不过,医疗保险虽然价格便宜保额高,但是在报销时往往有着一定的要求,这时,重疾险在大病保障上就显示岀了独特的优势。

重疾险:买得越早越合算

重疾险,是指由保险公司经办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等为保障项目,当被保险人患有上述疾病时,由保险公司对所花医疗费用固定给付保险金。这个保险是针对于一些花费特别巨大、治疗特别困难的疾病而设立的,所以合同里会明确列明几十到一百多种疾病,如果被保险人不幸得了其中任何一种病,保险公司会直接支付一笔保险金,而具体用途可以由领到保险金的人自己决定。

相比之下,重疾险价格高且保额固定,但是只要达到理赔标准,就会给付保险金,保险公司不会关心你在治疗上花多少钱。保障期间所有承诺不变,保费也不会变化,通俗点说,就是保险公司绝对不会抛弃你。大家要注意,这并不是说我们只需要购买商业医疗险和重疾险其中一种就可以,其实,二者的长处与短处正好是互补的,最好都要买。毕竟这是对我们个人的保障,随着保险产品的推陈出新,肯定是对传统保险模式的一种补充。

购置重疾险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能保的疾病数量有多少?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合作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重疾险的保障范围必须包括6种疾病:恶性肿瘤,但不包括部分早期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还有终末期肾病。

如果继续扩展的话还有25种疾病,而这些基本上是中国内地市场上所有重疾险都包括的。大家不必过度追求保重大疾病的数量,不是说保100种的重疾险就比保80种的好,因为我们还要考虑“性价比”的因素,不要让保险公司在这上面薅了咱们的羊毛。近几年来,很多产品也都开始将“中症”、“轻症”纳入到重疾险的保障范围,虽说相对来说比重症更轻,但花费不小,所以如果预算允许的话,也推荐大家考虑包含齐全的这类产品。

第二,买多少保额合适?根据从业多年的经验,我建议咱们在配置重疾险的时候,保额最好能在年收入的3到5倍左右,再考虑到一般重疾的治疗费用总共大约30到50万,所以对应的保额也应该在50万左右,如果经济上比较宽裕,或者觉得保障程度不满足需求,可以买更高的保额,毕竟重疾主要是覆盖多年治病的收入损失及部分的治疗费。

第三,保障期限应该买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显而易见,保障越久,肯定对我们来说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好。但也别忘了,保险时间越长,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风险就越高,成本也越大,相应地保费就会变贵。如果手头的钱比较吃紧,那么要优先考虑保额,购买定期产品;如果经济上比较宽裕,特别是在40岁以后有了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最好考虑保障期是终身的产品。当然,也可以将定期和终身重疾险进行搭配,灵活地调节保障额度。

总之,配置重疾险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水平进行权衡,选择适当的保额和保障期,为自己的健康增加一份保障。保险业界有一条不变的铁律,那就是保险买得越早越便宜。我们说越早买保险越好,不是因为有更多的闲钱,而是因为在购买保险时更加有资格、有优势,不仅保费更加便宜,而且如果等到50岁以后再去给自己买健康保障类型的保险,由于此时健康风险已经很大了,需要交的保费很高,也容易产生保费的倒挂,甚至可能会被保险公司拒绝。

教育支出压力山大

当今中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渐严峻,虽然二胎政策已经放开几年,但现在四十岁左右的朋友往往家中都只育有一名独生子。为什么不生二胎呢?一方面可能是身体健康上的考虑,更大一方面则是经济上的担忧。毕竟在当今社会教育资源稀缺、优质教育费用高昂的现状之下,多抚养一个孩子对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数据:2017年,汇丰集团发布了一项全球调查《2017教育的价值报告》,对来自全球15个国家、8481对家长的教育投入、教育理念和对孩子的教育预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香港的平均教育支出高达132161美元,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名列全球第一;中国大陆42892美元位列第五。综合来看,中国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支出可能是全球第一。可以说,教育支出对一个家庭而言绝对是一项不轻的负担。很多人都犯愁了,教育支出要这么多,怎么办呢?

亟待构建商业养老保险体系

再者,养老也是一项很大的开销,成为了我们感到焦虑的又一大因素。在社会养老保障不足、年轻子女养老负担加重、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医疗成本高、养老开销大的状况下保障好我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了每个人必须直面的问题。人到中年,尽管还在工作上奋力打拼,但做好养老规划的功课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汇丰发布的全球退休生活调研数据显示,每年平均需有约16.61万元的家庭退休收入才能确保比较舒适自由的退休生活。

有人说,我们平时交的”五险一金”里已经有了养老保险,是不是就不用担心养老开销了?其实,想要靠这笔钱来养老,需要先满足几个条件:首先要到法走的退休年龄,其次是个人和单位都履行了缴纳养老保险的义务,并且交够了十五年。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是不是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其实并非如此,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空账”额度达到了整整4.7万亿,这表明了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资产与负债之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一旦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或许将无法指望社会养老保险来负担我们的开支。所以说,养老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指望不上别人,因此我们需要尽快构建商业养老保险体系来弥补这个风险缺口。

储蓄型保险:保证现金流,一举多得

子女教育和养老压力,成为了压在现代人肩上的”两座大山”。这时,专门为解决这两大问题的保险产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大家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肯定听说过,那就是教育金保险和养老金保险,两者都属于储蓄型保险的范畴。

储蓄型保险,顾名思义,其亮点在于”储蓄”,但实际上它的保障作用才是最基本的功能。根据保险合同列明的条款,投保人需要先每年缴纳保费。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不出事,那么在约定的时间,保险公司会返还一笔钱给受益人。这个过程就好像是银行的零存整取,就是逐年零存保费,到一定期限后进行整取。它原则很简单,就是通过点滴的积累,实现强制储蓄、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功效。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将保障功能和储蓄功能结合起来,而且投保手续简单,收益也能年年积累。但同时我们也别忘了,要注意到它特殊的缴费和返还方式,不是随用随取,而是到约定的时间才可以取出钱来。所以最好先制定完善家庭储蓄计划以后再投保。

更具体的讲,教育金保险通常会在孩子进入高中和大学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始每年返还资金,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或创业阶段,再一次性返还一笔费用以及账户价值,以帮助孩子在每一个教育的重要阶段都能获得资金支持。类似的,商业性养老保险也是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社保养老金即是由此开始允许领取的。相比之下,商业养老保险的领取时间则更加灵活,有多种领取时间可供选择,并且在没有开始领取之前还可以更改。

所以说,考虑到储蓄型保险的领取时间,我们最好在三十岁之后就制定好子女教育金保险计划,在四十岁之后做好养老保险计划,通过强制储蓄、积少成多的方式积累时间价值,同时确保现金流的充足。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现金流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储蓄型保险,正是解决现金流不足的重要工具。它的作用,就是在资金充裕时帮我们将钱存下来,而在我们以后需要较多资金时给到我们手里,这期间资金还可以得到红利积累,可以说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手段。

总而言之,作为家庭经济的”顶梁柱”,总会有感到腰酸背痛、力不从心的时候。这时,只有做好健康风险的保障,并制定更加周密的储蓄计划,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千万不要等到”保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才捶胸顿足,后悔没有及时地做好理财规划。

我们是来自明亚保险经纪,专注为中产及高净值家庭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优秀团队,成员大量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南大、哈工大等一流学府的博士及硕士,曾就职于500强外企/央企国企/三甲医院等,集合了金融、法律、医学等丰富经验和背景,欢迎有理财规划需求的您,随时联系我们!

趁年轻,保险是一笔更合算的投资

趁年轻,保险是一笔更合算的投资

人生的绝大多数问题,其实到最后都可以归结为钱的问题。而保险,其实就是用钱来保障生命健康,或者是将财产保值增值的工具。人生的不同阶段,需求的紧迫性不同,能够负担的保费额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说,人这一生的经济状态大概就是这样几个阶段:二十几岁,年纪轻轻、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收入较少,积蓄不多;三四十岁,正是事业成熟期,收入也相对宽裕;五十岁左右,事业的巅峰期,手里有了大半辈子积攒下来的财富;六十岁以后靠着安排好的养老计划,安心退休,颐养天年。

不同的时期,家庭收入和支出的数额不同,资产配置的结构也不同。而保险,在各个时期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应该在什么时间购买什么类型的保险呢?种种问题,与大家如何安排自己手中的钱息息相关。说的直白点,只有安排好手中的钱,我们才能够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或者经纪人,在为客户制定保险计划时,都是针对家庭所面对的风险缺口而设计的,通过科学分析和缜密计算再去选择保险类型和保险产品,绝非直接针对具体产品展开一连串的说辞(虽说现在大量代理人朋友是直接就产品展开)。所以,我们今天在说如何选购保险时,讲的主要就是可以配置的保险类型,一般不涉及具体的保险产品。

今天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在人生尚且年轻的时候应当如何配置保险。趁年轻,买对保险绝对是一笔不亏本的投资,它将成为保证人生未来加速起飞的重要基石。我们投资保险和投资股票、基金不同,保险的投资标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不论是在事业初创期、忙于奋斗打拼的年轻朋友,还是准备为将要踏上职场的子女投保的朋友,都可以从中体会到保险投资背后的逻辑。

意外险:年轻人的第一份保险

保险行业有一个众人皆知的规则:保险越年轻时买越便宜,越老买,就越贵。所以作为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应该尽快树立保险意识,开始规划、配置保险。等到年龄大了,想买一份合适的保险,可能没有公司愿意承保,或者需要花费更多的保费来进行投保。

那么,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应该买的第一份保险是什么?或者说,第一份保险要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生活的真实状态:刚刚踏上职场,工资收入往往不高,积蓄也没有留下多少,每年可以分配买保险的钱并不多;而经常在外打拼、四处奔波,却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健康风险,对应的保障额度也不能太低。因此,这份保险应当具有“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

这种特点对应到具体的险种上,就是意外险。俗话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意外来临时,我们永远也无法避免。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较差的生活环境、工作造成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使得年轻人不得不在高风险下生存。所以,意外险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项风险保障工具。它不仅仅是对我们自己的一项保障,更是对家庭的一份责任。

有人可能会说,年轻人身体还好着呢,为什么要花钱买保险?但其实,年轻人身体好,不意味着风险就不会降临在身上,特别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家中独生子女,一旦因为不幸遭遇意外而失去了工作能力甚至身故,酿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造成的物质损失和对家庭的精神伤害都是极其巨大的。而一份意外险,至少可以在物质上保证家庭生活的基本稳定。

现在的意外保险产品设计十分多样,有着旅游意外险、交通意外险等种类,如果是嫌麻烦的投资者可以直接选择定期综合意外保障险(一般一年期),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意外险的附加险种也是必要的选择。它可以保障因意外发生的医疗赔偿,包括门诊、挂号费全都可以获得赔付。

医疗险:补充医保,以津贴型为主

在配置了意外险以后,年轻人紧接着要配置的第二份保险,就是医疗险。相信大家也能切身体会到,很多时候,上班一族不是不得病,而是病不起。随着城镇医疗供不应求的程度与日俱增,医疗资源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不仅治病时期耽误了正常工作收入,而且医疗开销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如果有医疗保险,那么每次就医、治疗都能得到大部分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说实话,这笔保险金不仅仅是支付医疗开销的重要来源,有时更是维持家庭生活和患者治疗的物质和心理上的双重保障。按照当前的国家

政策,上班族基本都有社保,而乡镇的朋友也有新农合,都是性价比极高的社会保险。但是,社保也有它的先天不足,比如一些进口药就无法报销。所以为了完善医疗保障,我们可以配置一些商业医疗险。商业医疗险主要有住院津贴型和费用报销型两种。

资金给付稳定的津贴型

住院津贴型商业医疗险指的是保险公司按照合同规定的补贴标准,以每天固定的金额,对被保险人住院治疗期间的损失进行补偿,不与社保或其它类别的商业医疗保险重复。由于有着稳走的资金给付,所以津贴型保险也是我们的最优先选

择。

2.补充医保的费用型

费用报销型保险则是根据客户实际花费的医疗费用,按保单约定的保险金额,给付保险金,目的是补偿客户的医疗费,理赔时需要客户岀具门诊或住院发票,理赔范围一般还会不限“社保”报销。

平时常见的报销型保险主要有小额医疗和百万医疗,而百万医疗险应该是这两年保险界的“爆款”,顾名思义,就是保额达到或超过一百万的住院医疗保险。目前许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此类产品,虽然每家的产品都有所差别,但大体的功能是类似的,以网红XXe生2019 为例,被保险人有三种情况可获得理赔:住院医疗、特殊门诊、即重疾住院及门诊,且用药不受限制:自费药、进口药、靶向药均能报销最高600万。

这种保险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在于低廉的保费——只要几百块,这大大颠覆了我们对保险价格不菲的固有印象,并且购买也非常方便。

做好这些基本保障以后,年轻朋友们才可以更加放心的在外闯荡,家中父母也可以更加安心。保障好自己的生命健康,始终是保险投资的第一要义,大家可干万不能忽视了它的必要性。

重疾险:收入损失补偿

重疾险也叫做重大疾病保险,也被称作收入损失险,假设一个人因重疾不能上班或被单位辞退,意味着收入可能减少,但是支出反而增加,比如治疗费用,营养费,家庭开支等,很容易因病致贫。重疾险,发生约定疾病提前给付保险金,用于养病期间各项开支。

重疾险理赔门槛都非常高,都是需要达到特定情况才能赔,因此重疾险都要搭配医疗险一起投保,医疗险不区分疾病程度或种类,可以报销治疗费用,重疾险理赔款主要用于补偿收入损失,支付因病不能上班期间家庭开支。

寿险:顶梁柱的身价保障

寿险,也就是常说的身价保障,以身故或全残作为赔付条件,一般常说就是死了才能赔,一般是个人投保,万一有事赔给家人,作为经济补偿。

比如一家支柱有寿险,万一出门在外突然走了,身故赔付寿险保额,理赔款可以保证家里年迈父母有钱安享晚年,保证孩子有钱读完大学走入社会,保证配偶有钱减轻家庭负担,可以提前还完房贷等。

所以一个人身上肩负责任越重,投保的保额越高,也是最能体现爱与责任的险种,很多人买的寿险保额甚至过亿,这种用于财富安全传承。

定期寿险日常用的最多,特别是家庭顶梁柱都是必备,此外,任何重疾险赔了重疾以后,后续不再赔身故,因此投保重疾险都会搭配一定的定期寿险,发生重疾理赔以后,还有一定的身价保障。

投资型保险:中产必备,一举多得

在基本的保障型保险都已经做足了之后,很多年轻人也开始从工薪阶层跃升成为城市准中产,钱包也渐渐鼓了起来,可以投资的闲钱也逐渐积累起来。这时,为了使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风险保障,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投资型的保险。

近年来,投资型保险的概念开始火了起来。投资型保险属于人寿保险下面的一个分支,属于创新性寿险,最初是西方国家为防止经济波动或通货膨胀对长期寿险造成损失而设计的,经过不断和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渐演变成为了现在的样子。它是客户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一种金融投资工具,在这样一个通货膨胀的时代,相比于传统寿险,这种收益稳健的投资理财方式不仅可以抵御资产缩水,有的产品更兼具重疾、医疗、养老等保障功能,种类十分齐全。

同时,这也是一项风险较低的投资,相比于其他的投资渠道,保险可以说是最为稳健的方式了,所以我们说保险在家庭资产配置当中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对于事业处于上升期的年轻人来说,暂时还没有较大的家庭经济压力,可以通过利用好手头的闲钱配置一部分这类保险,既可以养成储蓄理财的习惯,又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同时也有着附加的风险保障,可谓是一举多得。

很多朋友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在尚且年轻的时候,就要选择这样一种稳健保守的投资方式呢?其他的投资方式比如股票、基金、债券等等难道不是收益更好吗?其实,投资型的保险,最重要的就是金钱的”时间价值”。交费交得越早,在同样收益率的情况下,经历的年数就越多,在退休以后能够领到的分红就越多。投资得越早,以后获得的回报就会相应越多,回过头来看年轻时交的保费,也就相对”便宜”。

收益、风险不同的三类投资型保险

既然谈到了投资型保险,我们就来看一下它究竟有哪几种。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分红险、万能寿险,和投资联结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分红险:红利只是附属

分红型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产品。它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除了有着基本保障以外,还能根据保险公司每年的业务经营情况为客户提供红利分配。

不过,大家要意识到,红利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它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挂钩,虽然说上不封顶,但也可能在经营较差的年份里没有红利分配。所以说,分红险的主要功能依然是保险,红利分配只是分红保险的附属功能。这也是市场上最为常见的投资型保险产品。

2.万能险:最灵活,缴费保额可变更

万能险,是一种缴费灵活、保额可调整、非约束性的寿险。它是风险与保障并存,介于分红险与投资连结险之间的一种投资型寿险。缴费灵活指的是可以任意选择、变更交费期;保额可调整意味着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或随时变更基本保额。它的灵活性还体现在非约束性,在客户可以随时领取保单价值金额,用于应对各种生活开销,保险公司对此不加以约束。投保入可以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和财力状况,调整保额、保费及缴费期,确定是重保障还是重投资,并保证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咱们的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购买万能险后,投保人所缴的保费被分成了三个部分:一部分用于寿险保障,即身故保障,这是万能险的保障成本;一部分交给了保险公司作为管理费用;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账户,就是保险公司帮你理财的资金。

3.投资连结险:适合长线理财规划

投资连结保险,简称投连险,顾名思义,就是把投资和保障连结在一起的保险。保单提供人寿保险,保单价值在任何时刻都是根据其投资基金在当时的投资表现来决定的。投连险的费用主要包括初始保费、风险保险费、账户转换费用、投资单位买卖差价、资产管理费等,根据产品的不同,上述费用的收取也存在差异。

一般头几年的费用较高,适合于长线的理财规划。一般每款投连险都会提供不同的账户进行选择,账户区别主要反映在投资领域,有激进型、稳健性、保守型账户可供选择。比如基金、股票、期货、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资金投资比例不同,导致账户收益和风险存在差异,这样就可以满足大家的不同投资选择。

不同的投资型保险存在差别

这三者的收益来源和风险高低也不相同。分红保险的红利来源于死利差、利差益和费差益三方面,这也正是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而万能险和投连险的利润来源则来自投资账户的投资收益。

分红险的投资渠道收益相对稳定,与保险公司的业绩挂钩,因此是风险最小的;万能险的投资计划是保险公司制订的,投资收益与风脸由保险公司与客户共同承担,风险性也相对较小;投连险的产品则是客户自己制订,投资收益与风险由保单持有人承担,风险性最高。

不同的产品,对应着不同需求的投资者。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往往属于风险偏好群体,相对偏向于冒着高风险追求高收益,但其中也有着相对稳健的投资者和相对激进的投资者。分红险的连续长期保障功能比较好,特别是它一般采用恒定费率,缴费时间和缴费金额是固定的;而万能险和投连险往往采用自然费率,年龄越大,保费越高。

所以,分红险更适合希望得到长期连续保障的投资者。而万能险和投连险往往受到收入水平较高的投资者青睐,他们往往希望投资理财为主,而保障为辅。万能险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灵活调节保障和投资的比例。当然,追求高收益也意味着要有较高的风险承受力,任何一种产品都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和保障型保险的配置情况决定。

举个例子,对于一个25岁,月收入一万出头,但每个月还房贷就要花掉近万元的”北漂”青年,此时的净收入并不是很高,可以先考虑配置定期的意外险、医疗险以及合适的重疾和定期寿险,因为相对而言性价比更高;等到年龄增长以后,随着收入的增加,房贷压力显得不再那么大了,就可以拿岀年收入的一部分购买投资型保险,为日后的家庭开销做好准备。

总而言之,年轻一族在外奋斗时,千万别忘了为自己做好一份保障。这既能为在职场打拼免去后顾之忧,更能为家庭带来一份安心。同时,制定一份长期投资计划,通过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功能,利用时间价值实现财富的积累。

我们是来自明亚保险经纪,专注为中产及高净值家庭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优秀团队,成员大量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南大、哈工大等一流学府的博士及硕士,曾就职于500强外企/央企国企/三甲医院等,集合了金融、法律、医学等丰富经验和背景,欢迎有理财规划需求的您,随时联系我们!

保险在家庭财富配置中的重要地位

昨天有跟大家具体地分析了什么是保险、为什么要买保险,以及购买保险的几大重要原则。今天将会同大家探讨,什么是家庭财富配置,怎样进行财富配置,以及保险在家庭财富配置中究竟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不要把”投资”和”理财”这两个词弄混

家庭财富配置,顾名思义,就是指对家庭的财富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在全球货币政策较为宽松、通货膨胀仍为大趋势的环境下,为了能更好的抵御通膨导致的资产缩水,普通的银行存款已经不能有效的保证咱 们的资金能够在多年以后具有相同的购买力。不仅如此,很多家庭其实也缺乏专业的投资理财经验,如果盲目投资高风险产品,比如股票、基金,想要通过这种投资方式获得高收益也不大可行。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科学配置、分散投资的方式,来有效的规避风险。

家庭财富配置究竟有多么重要呢?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叫“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装到一个篮子里”,而这正是家庭财富配置的核心所在。我们平时经常将”投资”和“理财”这两个词弄混,因为经常连在一起使用,但它们在本质上其实是不同的概念。投资追求的往往是更大的利润空间,相应也会冒着更大的风险;而理财则是通过合理配置现有资金,使其产生长期而稳定的收益。所以,家庭财富配置其实是投资和理财两个目标形成的一种均衡,才能保证既不冒太大风险,又能获得 一个可观的收益。

在现实生活中,财富配置决定了一个家庭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状态,大家身边肯定就有着不少活生生的例子。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朋友圈,特别是那些退休以后的朋友,往往有着这样两种生活状态:有的有钱有闲,时不时还出国旅个游,发着高端的照片,甚至都不怎么需要花子女的钱,看起来非常的自由潇洒;而有的朋友, 退休以后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有的甚至仍在工作来补贴家用,就连子女还会来跟老人要钱。对比 一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很难想象他们年轻时都曾经在事业上小有成就。那么,为什么在老了以后生活质量却天差地别呢?关键就在于财富配置有没有做到位。

家庭财富配置的两种模型

家庭财富配置既然这么重要,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来讲两个经典的方案模型。一个是金字塔型,一个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理财金字塔型】

首先,是大家听说过的最多的,也是最基本的“理财金字塔型”配置方案。理财金字塔的结构分为三层,最底层较宽、较稳健,它是建立理财规划的基石,包括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如储蓄、国债和保险等等,其它种类的资产都要牢牢地建立在这层基石上面;中层是年限、风险和回报都处于中等水平的理财工具,如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和债券型基金等等;最顶部较窄,投入资金不能太多,因为虽然收益相对较高,但承担风险也相应较大,往往是一些具有进取性的投资产品,如股票、期货、股票型基金等等。

大家可以在脑海中形成这样一个三角形的金字塔形状:作为一个三角形,决定面积的是底和高。所以尖顶有多高,每一层的底边有多长,就意味着投入的资金量有多少。一般来说,确定面积, 需要根据建设金字塔的人本身的希望、需求和能力来决定,而这些因素又要视投资者的年龄、收入、风险承受力、流动性需求等等而定。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简易而又灵活、同时也是适应性最广的家庭财富配置方案。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金字塔型”配置有着不同的资金配比。

对于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刚刚在职场站稳脚跟,有了一定的收入,养老和育儿压力还不大, 可以尝试较高风险的”4+3+3″型方案,也就是将40%的资金用来奠基,做底层稳健的投资;30%的资金垒到中间层,投资一些金融型债券;剩下30%全部用于高风险投资。

而随着年龄增长,到了30~40岁,正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不仅要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更多地还要考虑到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选择“4+4+2”型的配置方案,减少一些高风险投资就比较合适了。这是一种平衡性的资产分配方式,讲究“攻守平衡”,进可攻、退可守。

等到了40岁以后,事业走上成熟期,更多考虑的是保证财富的安全成长。这时,”5+3+2″的方案就更加稳妥了。达到总资产一半比例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可以提供相当高的稳定性,可以承受风险的程度也加强了。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另外一种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的家庭财富配置方案。这种方案更加详细和专业,被公认为是最合理稳健的财富配置方案,也是当今权威度和知名度最高的方案。

标准普尔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一家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曾调研全球十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从而得到了一幅家庭资产象限图。它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不同作用的账户,分别处于四个象限,按合理比例配置,并做到专款专用,从而确保资产得到长期、持续、稳健的增长。

这四个账户分别是日常开销、意外保障、投资收益、长期收益。

第一个是日常开销账户,也就是平时咱们要花的钱。在数额上,要为家庭留足3〜6个月的基本生活开销,建议占比是家庭年收人的10%。具体方式一般放在活期储蓄的银行卡中。日常生活,买衣服、美容、旅游等都应该从这个账户中支出。 如果讲究生活品质的话,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配置。

第二个是意外保障账户,被称作保命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意外保障账户利用的是杠杆,以小博大,为的是专门解决突发的大额开支。这个账户一定要专款专用,保障在家庭成员出现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时,有足够的钱来保障生活。而为了实现这种功能,保险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风险管理工具,特别是投一些杠杆较高的保障型保险尤为重要。

第三个则是投资收益账户,被称作生钱的钱。它的风险较高,但是收益空间也很可观,建议占比为家庭年收入的30%。具体的投资方式主要是房产、股票、基金这类高风险、高收益标的。

第四个是长期收益账户,也被称作保本增值的钱,建议占比为家庭年收入的40%。它的目标首先是保证本金返还,其次是保证收益空间,具体的例子比如债券、定期存款、互联网长期理财、 信托等,还有储蓄型保险,像分红险等等。这个账户一定要保证本金不能有任何损失,并要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所以尽管收益不一定高,但却是长期稳定的。

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

大家需要注意一点,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只是一个根据众多家庭的”平均水平”而制定的配置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式。

举个例子,王先生在一线城市工作,是一名金融领域的高管,年收入达到了1000万,那么根据标准普尔的资产配置方式,他应当拿出其中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资金购买保障型保险,也就是200万左右。但这个保费的数额,其实已经超出了一般 的水平,因为保障型保险本身的优势就在于保费较低、杠杆率高。所以并不用将这200万全部购买保障型保险,反而可以拿出一部分适当地多购买一些储蓄型的保险。

再比如,刚刚参加工作的李先生,每个月工资是两三千元,那么他如果将收入的40%都用来购买保本升值的产品,也并不现实,因为这类产品尽管十分安全稳健,但收益率也较低,并不太适合处于事业初创期的年轻人。

总而言之,无论是”金字塔型”还是”标准普尔型”, 两种模型肯定是有效的,但我们给出的平均水平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情况,也需要大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活学活用。

保险是金字塔的基座

刚才讲了这么多如何配置咱们家庭财富的方案、分配比例,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保险究竟在其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呢?

先来谈谈第一种——理财金字塔。一座金字塔要想垒得足够高、足够结实,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无比稳固的基座。我们刚才讲到,底层是建立理财规划的基石,其它种类的资产都要牢牢地建立在这层基石上面。它不仅是保障流动性的”小金 库”,更是面对风险时的最后一重保障。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很多家庭虽然步入小康,手里的可支配收入日渐宽裕,但手中的流动资金却不足以应付家庭成员的突发健康事件,比如重大疾病、意外死亡和严重伤残等等。一旦遭遇不幸,对整个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是巨大的。所以,首先要为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配备上意外险、医疗险和重疾险。否则,一座看起来多么宏伟的金字塔,由于基座上巨大的无底洞,再多的财富也会被悄然吞噬,最终轰然倒塌,这是我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说,保险,就是建筑基座的最重要组成之一,有了它,咱们才有信心去为这座财富金字塔添砖加瓦。

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家庭资产配置时,往往会把财力和精力全部倾注在单一的目标上,以追求收益率为主,却往往忽视了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而这很容易使投资模式单一化,从而放任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滋生。所以说,保险作为财富 配置的基座,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呢,由于保险产品有着丰富的种类,它不仅可以作为基座,它本身还是一种很灵活的投资工具, 还可以通过调整分配比例来满足家庭的具体需求。

利用保险分散投资,确保现金流

刚才讲到,根据标准普尔的家庭资产象限图,家庭资产被分成了四个专款专用的账户。保险在这个象限图当中,它的地位就不止是基座那么简单,更是成为了一种分散投资、确保现金流的工具。

在可见的未来,我国社会很可能形成一种倒金字塔形的养老结构,向上看,一对独生子女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绝对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向下看,子女的教育,也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等到自己老了的时候,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养老金计 划,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养老开销更会成为未来的一大压力。所以说,人生的每个阶段,现金流都显得格外重要,不论是生病时的救命钱、意外身故后家庭的经济保障,还是子女的教育金和自己的养老金,都对资金的流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标准普尔的家庭资产象限图里,第二个账户中,高杠杆的保障型保险为我们提供了危急时刻”保命的钱”;而在第四个账户中,积少成多的储蓄型保险又可以攒下一笔长久的财富。结合这两个账户中保险的配置,就可 以很好地平滑这种资金需求。

比如对于一般的城市中产家庭,主要的风险来自于人身风险和医疗开销。所以在”保命的钱”里,对于保障型保险,人身意外险的配置额度最好应当达到5到10年的年收入,而医疗险、重疾险的额度也应当达到50万左右,这样才可以比较好地覆盖治疗期间的开销,维持家庭的生活水平基本不 变。而在我们前面说的”保本增值”的这部分钱里, 对于储蓄型保险,则需要根据家庭的具体财务目标进行安排,比如可以估计子女的教育开支来配置足够份额的教育金保险,使需要这方面资金支出时的流动性能够得到确保。

为什么保险突然受到高净值人群的追捧?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能够按照标准普尔象限图的要求,做好保障型保险和储蓄型保险的计划,就已经完成的十分出色了。不过,对于高净值家庭来说,保险还有着更为重要的用途。特别是近年来,高净值家庭数量迅速增加,对资产配置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根据《2017胡润财富报告》,截至2017年1月,中国大陆拥有干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已经达到147万,比去年增加了13万, 增长率达9.7%。对于高净值人士而言,他们对各种投资工具的了解也比普通人更加专业,在他们的资产配置清单里,除了信托、私募等等听起来”高大上”的投资工具,同时,也包含着不少份额的保险,甚至有不少人投岀了数百万、上千万的 大额保单。为什么保险突然如此受到高净值人群的追捧?

随着社会财富积累速度加快,高净值人群总量和大额财富管理的市场需求快速增加。而在当今资本外流受到严格管控、社会上优质投资标的日益稀缺的大环境下,高净值人群急需找到一个稳妥的投资渠道。我们刚刚提到,保险不仅可以提供人身健康保障,还可以实现财富的积累。作为一 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它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财富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更能够将财富安安稳稳地传承下去。保险由于其灵活、稳健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因而受到了高净值人群的青睐。以后,我会详细地为大家讲解保险在资产积累和财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保险实际上和很多人的传统认识不同,它不仅起着风险保障的作用,更是一种获得收益、保障流动性的优良投资工具,我们要转换一种更先进、更灵活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它。灵活运用不同种类保险的配置,可以更好地安排咱们家庭的资产,过上理想的幸福生活。

我们是来自明亚保险经纪,专注为中产及高净值家庭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优秀团队,成员大量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南大、哈工大等一流学府的博士及硕士,曾就职于500强外企/央企国企/三甲医院等,集合了金融、法律、医学等丰富经验和背景,欢迎有理财规划需求的您,随时联系我们!